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农业农村部动态

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渔政人

日期:2011-11-15 17:52 作者:梁宝忠 来源:农业部网站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若问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有多大?在你的眼中,也许她是一只引颈高歌的雄鸡,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正演绎着高速发展的奇迹。但我要说,我们共和国的版图是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我们不能忘记,不该忘记,更不该漠视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因为它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

  提到南海,不禁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自从汉代起,中国人民就开始在南海上航行,首先发现了南沙诸岛,于是世世代代舟楫捕捞往返于海陆之间,荷锄耕作栖息于诸岛之上;至宋代,中国政府首先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派遣水师巡视,划归中国版图,实施行政管辖;清初,《海国闻见录》首将南海诸岛以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分别命名;宣统元年四月,政府派广东水师赴西沙群岛视察,并勒石升旗;公元一九四九年抗日胜利,中国政府收回了被日本侵占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重竖主权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多次发表声明,重申南海诸岛“一向为中国领土”并进驻若干岛礁,南沙群岛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正可谓,南海诸岛沧桑千年,炎黄后代创业今朝!

  然而今天,南沙群岛遭受着严重侵犯,岛礁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成为了我们心中一种永久的痛!但是,我们的渔民兄弟为了生计,在这海天之间、弹丸之地的国土上,搏风击浪,与天斗,并且还要时刻冒着被外国舰艇驱逐、抓捕、枪击和判刑坐牢的风险,为世人贡献着大海之珍品、之美味!为保护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利益,中国渔政人17年来如一日,在高温、高湿、高盐的恶劣气候下,发扬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搏风高浪大,抗日晒水蚀,挥汗沥血,克服了敌情复杂、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与外国武装舰艇进行着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不平凡的人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有作为”的南沙精神!

以苦为荣  笑对人生

  小小岛礁,远离大陆,天海茫茫,无法补给。为了守礁,淡水、蔬菜、食品全要靠自己带。可每个航次长的要90多天,短的也要50多天,而所带的蔬菜只能维持半个月,没有了就吃咸菜,淡水时间长了变质了,就喝雨水;就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面对炎热、潮湿的天气,忍受口腔溃疡、便秘、汗斑、胃炎、关节炎、结石病的困扰。一旦再遇到恶劣天气或突发事件,接班船不能按时到达,生活只能更加困难。如果这些困难还能够克服的话,那最难以忍受的,是在这养猪猪跳海,养狗狗发呆的环境里,单调、寂寞和孤独与日俱增,焦虑、烦躁和不安折磨得人睡不好,吃不香,比得病还难受啊!

  但这些困难没有难倒我们的守礁人!他们虽在远离人群、远离尘嚣、远离世俗的海角天涯,面对着残酷的生存空间、生命的危险禁区、体能的极限挑战,但在每当佳节来临时,他们把南沙当酒,祝祖国繁荣昌盛,举美济为杯,愿人民幸福安康!

  如果你要问他们苦不苦?普通船员杨虾佬会这样告诉你:“只要你明白为什么吃苦,就会不觉得苦;只要你多找事做,就会忘了苦;只要你牢记自己的责任,就会不敢叫苦。我们守礁虽苦,但为了国家,为了渔民,为了子孙后代,吃点苦值得,再怎么苦,还能苦过老前辈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看,这就是我们中国渔政人,苦中思责,以苦为荣,笑对人生!

国旗永不倒  阵地永不丢

  在南沙,上礁就是上前线,守礁就是守阵地。为了捍卫南沙这片神圣的蓝色国土,中国渔政人时刻都要面对天上外国侦察、骚扰的各种飞机和海上不时前来挑衅的各种外来舰船,战斗随时都会一触即发,真乃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然而当与外来挑衅舰船狭路相逢时,中国渔政人不畏高温,身穿4公斤重的防弹衣,用300吨的渔政船与外国4000吨级登陆舰,进行有理、有利、有节地斗争。当外国武装舰船无理抓扣我国渔民时,他们义无反顾,挺身而上,誓做渔民兄弟的保护神!面对外国入侵舰艇和护卫舰上的大炮以及天空盘旋的直升机,坚定地喊出了“我们的国土,敌人来侵犯,狭路相逢勇者胜!人在、礁在、船在、国旗在!”面对这钢铁般的誓言,再看那些外国舰船,只能灰溜溜逃走。被救的渔民不禁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渔政万岁!”

  岁岁年年十七载,他们一次又一次踩着困难前进,不畏危险,斗智斗勇,取得了一次次胜利,确保了国旗永不倒,阵地永不丢。

  如果你要问:“面对外国的坚船利炮,难道不怕吗?”

  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有伟大祖国和人民做我们坚强的后盾,怕什么!”

只求奉献  不问索取

  为了守护好祖国的这片蓝色国土,中国渔政人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奉献着健康、奉献着亲情,奉献着爱情。正可谓,苦了身子,累了妻子,误了孩子!

  就在这南沙,原检查大队政委陈为春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不辞劳苦,积劳成疾,51岁就画上了人生的句号。可就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怀着“活着一分钟,战斗六十秒”的满腔热忱,在最后的遗言中留下了对南沙守礁、巡航工作的几点建议。

  谭广在二个多月的守礁日子里,岳母、大哥、二哥先后辞世,最后连与三位亲人见上一面的机会都没给他留,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啊!而他唯一能够补偿的,是在守礁回来,长跪码头,放声痛哭,双膝跪在亲人的坟前,多磕几个响头。这就是一个忠诚的守礁人和热血男儿对亲人的特别祭奠!

  徐再林在守礁归来,儿子说:“我八岁就会自己做饭、洗衣服了,放学回家我找不到你们,经常感到孤独,希望父母能多给我一些关爱,多些时间在家。”面对儿子一番话,身为人父,无言以对,只能沉默,背地流泪。

  杨虾佬在守礁期间,儿子被误诊为“脑肿瘤”,妻子被确诊患有“子宫肌瘤”,做了二次手术切除,父亲在他去南沙的第三天,检查出晚期血癌,只坚持了77天就走完了他的一生,母亲哭成了泪人,妻子拖着柔弱的身体张罗着家里的一切。杨虾佬得知情况后,悲痛不已,只能反锁房门,嚎啕大哭。对父母没能尽孝、对妻儿欠下深深的愧疚、对家庭应该尽的责任没尽到、该搁在自己肩上的担子卸下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一个堂堂男子汉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伴随着他的泪水流向茫茫大海。

  轮机员李存的妻子患上了尿毒症,做了换肾手术,在还没过危险期,他便踏上南沙的征途。守礁仅20多天,妻子因并发症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相濡以沫的伴侣、朝夕相处的爱人,从此阴阳相隔。他只能守礁回来,抱着妻子的遗像失声痛哭。

  就在这南沙,没有花前月下,儿女情长,只有一部失恋的连续剧不断上演着。许多相貌堂堂的小伙子,在上礁前还与恋人海誓山盟,但守礁归来,昔日的恋人已成为了别人的新娘,就是这些小伙子只能默默地、默默地,在内心深处吟唱着那首同桌的你。炊事员李锦锋在第四次守礁归来,曾经青梅竹马,情深意笃的女友却留下了一封分手信。面对这封信,他只能淡淡地说:“我理解她,也祝福她,但我不能离开南沙,因为守护南沙是我的责任、我的使命!我虽然渴望爱情,但决不能放弃追求,假如非要离开南沙才能得到爱情,那么我,宁愿打一辈子光棍!”

  如果你要问:“为了守礁,这样做值得吗?是不是待遇很高啊?”

  他们会铿锵有力的答道:“如果为了别的什么,让我去南沙守一天也不干,可为了祖国的利益,哪怕让我在南沙呆上一辈子也心甘情愿!记利要记国家利,做人要做奉献人!”

  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渔政人!

今朝立业南沙  千秋有功国家

  17年的艰苦守礁,17年的风雨洗礼,中国渔政南海总队全体将士面对复杂的主权斗争、恶劣的气候、艰苦的生活和种种家庭困难的考验,没有畏惧、退缩,没有害怕、犹豫,没有埋怨、后悔,以自己拳拳报国心、浓浓赤子情,以爱国守礁、乐守天涯、巡航护渔的实际行动,把满腔的工作热情和青春热血,倾注于祖国的蓝色国土上,抒发着今朝立业南沙,千秋有功国家的壮志豪情,谱写着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人生壮歌,在“方寸之地”干着“天大的事业”!

  17年来,中国渔政船往返南沙100多个航次,航程30多万海里;总队船员平均在南沙生活了2000多天,最长的达2700天;救助渔船587艘次,抢救渔民900多人次,为有困难渔船、渔民提供救助上千次,帮助渔船抢修机器1200多次。渔民兄弟自发地为中国渔政南海总队和渔政船送上了200多面牌匾和锦旗,“海洋渔业守护神,渔民群众的贴心人”、“救死扶伤,人道主义”、“恩情如山重,今生永铭记”……这字字句句,情真意切,赠予将士,彰显其功。

  农业部也先后5次召开记功表彰大会,授予中国渔政南海总队“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坚强卫士”、“南沙守礁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记集体一等功二次;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南海总队“广东省先进集体”,省直工委两次将南海总队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渔政301船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中国渔政303船被农业部授予“维权护渔先锋”光荣称号,中国渔政310船被评为广东五四青年奖章(集体奖);先后有多人立功被农业部授奖。

  当我们在为中国渔政人、为南沙精神感到自豪和荣耀之时,你可否想到,中国需要“飞龙在天”,也需要“潜龙在渊”!南沙正期待着“龙的传人”行动起来,共同为强化祖国的海洋国土意识、巩固祖国千秋基业一起努力!

  想一想,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舒适、幸福环境下的炎黄子孙,该做些什么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