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奥运会食品安全放心?如何确保奥运会食品供应单位和比赛场馆不发生食品中毒事故?昨天上午,2008奥组赛上海赛区组委会组织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农委、市质监局和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举行“2008奥组赛上海赛区食品安全保障实战演练活动”,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进行监督保障演练,全方位保证奥运食品万无一失。
早上8时45分,一辆“上海菜篮子工程”专用送货车抵达此次奥运签约饭店之一华亭宾馆的食品卸货处,等候在此的两名公安民警接过货车司机身份证明确认无误后,对货车门上的印有“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封条进行检查,确定封条完好无损后,撕下封条,打开货车门。这时,站在一边的市药监局工作人员手持温度计,对货车车厢进行温度测试,“这是为了确认车厢温度是否符合食品冷藏的标准。”另一位工作人员则再次确认送货单位的资质,“送货单位所要提供的文件证明包括企业资质、司机身份证明、货车车牌号、奥运食品交接表、企业内部出场记录等。”
在确认相关证明无误后,市药监局的工作人员从运送来的鸡蛋、蔬菜等食品随机取出部分样品,装入密封袋,送到旁边停放的检测车上,做进一步快速检测。记者在车上看到,一位工作人员将一些豆腐挑出放入烧杯加温,并加入试剂,“这道检测工序主要是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重金属。整个检测过程大约需要十分钟左右。”
2008奥组赛上海赛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部的顾振华处长告诉记者,在宾馆进行的现场交接、快速检测只是整个奥运食品安全保障流程的一个部分,其实从源头的食品来源确定,就有一系列的严格监管措施,首先要筛选符合标准的奥运农产品生产基地,从环境、土壤、加工过程、内部管理等各方面考察,最终确定了20多家指定供应点。这些生产基地对于“种什么、何时种、投入品”等都有跟踪记录,农委还委派专业的食品监督员进行现场监督,除了基地会对出产的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等检验外,本市还专门指定了实验室,进行动物源性食品中食源性兴奋剂检测。在运输过程中,都要求专人专车、固定路线、固定时间,以便发生交通拥堵时能够及时进行调整。
据悉,本次奥运会食品安全保障还采取了六项特殊的监管措施,食品原料“点对点”供应;食品可追溯机制,任何一种食品原料都能追溯到源头;增加了对动物源性食品中食源性兴奋剂检测;多个监管部门建立起无缝衔接、联合监管机制;建立了多部门的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指定食品反恐、全程监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