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5月31日下午,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四川前方指挥部成员、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来到农业部抗震救灾前线工作组住地看望全体成员,并与工作组及四川省农业、畜牧等部门进行了座谈。高鸿宾在听取四川省农业、畜牧部门关于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初步安排有关情况汇报后,对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高鸿宾说,四川省农业系统在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前所未有的大灾面前,四川省农业部门成功地完成了抢收抢种任务。截至到5月29日,四川省已基本完成小麦、油菜抢收任务,水稻、玉米等抢种任务进展顺利。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做到了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应种尽种、应改尽改、满栽满插、不荒田、不空田,很不容易。二是畜牧兽医部门反应迅速,在大灾之后的第一时间紧急组织防疫小分队奔赴灾区开展死亡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工作,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人畜共患病和重大动物疫情,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这充分表现了农业系统各部门的反应能力和组织运作能力,充分体现了农业部门干部职工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说明农业队伍是一个有战斗力、有责任心、讲大局、讲全局的队伍,许多事迹感天动地、可歌可泣,要充分肯定,高度评价。
高鸿宾要求,农业部门在目前的抗震救灾中要旗帜鲜明、全力以赴转入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阶段。从抗震救灾的全局来讲,现在要把安置灾民、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摆在突出位置。但从农业部门职能的角度讲,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全力以赴转入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这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恢复生产,是灾后重建的基础。虽然基层老百姓房屋倒塌、失去了亲人,但在各地我们仍然看到许多老百姓冒着余震的危险,已经在插秧,已经在恢复生产。因此各行各业中,农业部门有条件、有能力、有基础、有信心最早迅速恢复生产。我们要积极主动引导、鼓励、帮助农民群众,并在引导农民恢复生产中作出表率。在恢复生产的同时,农业部门应从职能出发积极谋划灾后重建方案。
关于恢复农业生产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他认为,此次大灾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创,损失巨大、后果严重。良玉副总理曾说过,此次大灾中损失最惨重的是水利、损失最大的是畜牧、影响最长远的是林业。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有条件、有能力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从受灾地区看,农业损失严重,但从四川全局看,夏粮生产的基本面没有遭到破坏,当前抢种形势也很好,玉米苗情不错,长势喜人;畜牧业根据目前的条件,通过精心组织和狠抓落实,可以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今年四川农业恢复生产的基本目标可以确定为:大灾之年不减产,力争增产;大灾之年不减收,力争增收。你们在抗震救灾中已经创造了奇迹,我们还要创造恢复生产的另一个奇迹。
高鸿宾认为,恢复生产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恢复生产工作和重建家园的主体都是农民群众,我们核心的工作是要激发他们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没有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就不可能搞好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当前,广大农民群众刚从巨大的灾难阴影中走出来,对党和政府、对人民解放军充满了感激之情。但如果长期住在帐篷里、住在木板房里,无工可做,不仅没有收入,还可能引发各种不稳定的情绪和矛盾。因此,必须积极主动地引导广大群众投入生产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积极主动引导农民群众恢复生产不仅是解决灾后重建的首要前提,对继续稳定灾区群众情绪、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恢复生产工作要把政府支持和农民群众生产自救、自力更生有机结合起来,正确把握好政府职能定位。一方面,各级农业部门要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农业生产补贴等方面加强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高鸿宾要求,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具体来讲,一要与农业长远发展相结合,二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三要与优化区域布局相结合,四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这场地震既是一次灾难,也是一次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次契机。因此,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尽快摸清底数,按轻重缓急,分层次、分阶段,制定出高质量的灾后重建方案。
高部长最后勉励大家要继续发扬农业部门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大无畏精神,为全国抗震救灾取得最后的全面胜利作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