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农业农村部动态

新疆成为粮食后备储备基地潜力巨大

日期:2008-05-07 09:28 作者:方云静 来源:新疆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新华网乌鲁木齐5月4日电 最近刚刚完成的《1∶100万新疆绿洲盐渍化土壤分布研究》成果表明,我区灌区盐渍化耕地面积为162万公顷,约占灌区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项目主持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乔木认为,只要通过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对土壤盐渍化进行改良利用,新疆成为我国粮食生产后备储备基地的潜力巨大。

  《1∶100万新疆绿洲盐渍化土壤分布研究》是自治区重大专项《新疆绿洲灌区盐碱地改良利用规划》的子项目之一。由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承担,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治区环保局、新疆农业大学和自治区土地整理中心等参与完成。从2006年7月开始,研究人员运用遥感技术,结合土壤盐渍化的流域线路考察,首次在全国开展了以省级为单元的土壤盐渍化调查。

  乔木介绍,盐渍化是影响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增产潜力最大的土壤类型。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绿洲农垦地区,也是我国土壤盐渍化大区,盐碱土种类多,被称为世界盐碱土的博物馆。

  项目研究结果显示,新疆耕地中各类盐渍化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2.07%,主要分布于新疆两大盆地周边洪积扇的绿洲之中,重点在天山南麓山前平原、叶尔羌河流域冲积平原、喀什河三角洲、天山北麓山前平原、博尔塔拉河谷等区,南疆重于北疆。近年来新疆盐渍化耕地经不断改造,面积有所减少,主要在老灌区、老绿洲内。根据此次调查,新开耕地因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土壤盐渍化现象普遍较重,绝大部分是中度、重度盐碱化耕地。

  根据研究结果,乔木代表专家建议,我区要改变过去对盐碱地改良仅局限于单方面措施或局部地区,应从宏观战略的角度,以流域和灌区土壤盐渍化分区为整体,多方位、多种措施并举、多种技术工程集成的综合治理为治理目标。

  乔木进一步建议,从全流域考虑,地方与兵团或地区与地区之间各行政单位互相配合,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正确处理上游与下游、地区与地区及农区生态环境与绿洲边缘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流域完善、完整的排水、排盐系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