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和副部长刘永富、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就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我国农村低保人数达到1509万人李立国在发布会上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中央重视民生问题的一个重大决策,将惠及数千万农村困难群众。在中央支持下,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努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望在上半年内全面建立起来。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有25个省区市和2133个县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低保对象达到1509万人。未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地区也普遍实行了农村特困户定期定量救助,救助人数将近730万。
李立国说,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策,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并指导各地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合理地确定低保标准、低保范围和低保对象。二是规范资金筹集渠道,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在去年各地实行的农村低保中,投入农村低保资金41.6亿元,农村特困户定期定量救助,投入资金13.9亿元。这些资金不仅将作为农村低保资金的地方来源,而且要有所增长。三是规范低保操作程序和有关工作规程。对农村低保的申请、审核、审批、公示、资金发放等程序和形式要进行规范,尤其是对农村家庭收入核查上要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合理办法。四是加强基层民政部门低保机构的能力建设,使之在人员配置、工作经费安排上适应农村低保制度建立后增加大量工作量的需要。
劳动力短缺主要是结构性短缺田成平说,就劳动力总量而言,广东、福建这些地区还没有出现大量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现在反映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形成的。也就是说,这些地区的产业在逐步升级,所需要的工人在很大比例上是要有一定专长的技术工人,而从农村到城市里求职的这些人,往往还不具备企业所要求的能力和条件。这些问题通过加大对求职人员的技术培训就可以逐步得到解决。
据其介绍,在一些发达地区,比如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大量使用了从农村来城市做工的工人,这对促进全国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为了保护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政府下发了专门文件,制定了许多政策,给他们以保障。比如要保证他们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不断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要改善他们工作场所的条件,给他们参加社会保险,安排好他们随行子女在城镇上学,接受义务教育等等。
田成平说,即便是出现了劳动力的暂时短缺,可以提高劳动者就业的机会,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资以及各方面待遇,促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市场机制就会发挥这样的作用。
慈善捐赠减免税收比例将大幅提高李立国表示,今年将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对慈善捐赠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原来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条例规定,对企业用于慈善事业的捐赠数额可以在企业3%的利润所得中抵扣,个人可以在所得收入的30%内抵扣。本次人代会上审议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法对慈善捐赠的减免比例将有新的大幅度提高,进一步体现出中央政府对发展慈善事业的支持。
据其介绍,现在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已达到34.6万个,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兴力量。民政部围绕自然灾害救助和困难群众救助,组织动员社会捐助活动,形成对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的有力帮扶。去年仅民政部门组织动员的社会捐助活动筹集的资金达35.2亿元,各界群众捐赠棉衣被、衣服5000多万件。各级民政部门在全国已建有3.2万个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
大学生应到需要人才的基层去田成平说,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也应当愿意到需要人才的基层去,到最需要人才的中西部地区去。这样,大学生就业问题才能够很好地解决。
据教育部门统计,去年有30%的当期大学生在毕业离校时还没有找到工作。去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是413万,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再加上今年毕业大学生495万,比去年增加了82万,所以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以上。
田成平说,劳动保障部将通过开展促进就业的各项活动,使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能够建立更便捷、相互沟通的桥梁。同时,教育部门在招生和教育全过程中加强指导,使高校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