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0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取得科技成果201项,其中获奖成果65项。在重大科技攻关和重大成果的培育方面,禽流感等动物重大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三系杂交棉育种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双低油菜“中油杂11号”增产效果显著,居全国领先水平,其中,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将对传统小麦育种技术产生革命性影响,是农业领域继杂交水稻之后,可能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在新一代饲料添加剂研制方面,获得了高效表达转植酸酶基因的玉米种子,使我国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入第二代新型环保型的阶段。
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全面推进“人才兴院”、“人才强院”战略。2002年初,为确保重点学科领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了“杰出人才工程”,在全球公开招聘优秀科技英才,同时,按照“竞争上岗、合同管理、明确目标、严格考核、滚动管理”的新型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改革分配制度、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建立可行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为杰出人才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现已有137人入选一、二级杰出人才岗位并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人才工程建设中,中国农科院以学科的战略重组推进重点学科人才梯队建设,重新修订了全院学科建设规划和发展重点,今后5—10年内,将重点加强作物、动物、资源与环境、应用微生物、农产品加工、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农业信息、农业工程等现代农业发展的九大学科群的建设,并以九大学科群的41个一级学科方向和“杰出人才工程”一级岗位人才为核心,实施“重点学科、重点人才与重点经费”三位一体计划,结合研究生培养、客座研究制度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使全院人才队伍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梯队结构日趋完善,最终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能力超群、具有国际水准的优秀科技团队。同时,按照“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队伍的竞争激励机制,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有贡献的专家学者获得应有的荣誉与奖励。
据悉,中国农业科学院将用5—10年时间,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平台的建设,构建科技进步长效机制,把中国农业科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心和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