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9月20—21日,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精心组织院内各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带着最新的农业工程科技成果和科技书籍来到素有“林海雪原”美誉的黑龙江省海林市,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省科技厅、省农科院、牡丹江市政府和海林市政府共同举办了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这也是该院2003年全国农业科技年的一项标志性活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杨雄年,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分别为海林市蔬菜村“农民科技书屋”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海林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揭了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雷茂良、黑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潘忠、省农科院副院长张治和牡丹江市副市长王育伟出席了开幕仪式。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还向海林市科技书屋赠送农业工程实用技术书籍3000余册,并向海林市蔬菜村设施种植大户捐送了50套节水灌溉设备。有近50家农业科研单位现场展示了近80多项现代种植、养殖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科技产品,有30余名高级专家在现场进行了科技咨询,吸引了近2000余名科技人员和农民前来观摩、咨询。同时,农工院周长吉研究员就“日光温室技术和应用”、廉亚平研究员就“规模化养牛设施建设”、洪仁彪高级经济师就“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专门举办了专题讲座,吸引了近300名海林市直属机关和乡镇干部、农业系统科技人员和农民。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院与海林市的农业科技合作日趋紧密,为了加快海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针对海林市设施农业生产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独特的市场优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充分发挥技术集成、科技人才密集的综合优势,为海林市规划、设计了海林生态农业开发区科技园。这次送科技下乡活动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全方位的科技合作,共同以农业设施和工程技术为支撑,用现代工业的理念、现代工程的方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从而进一步加快海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并通过设施农业生产,使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更加优质、高产、高效,进一步扩大对俄罗斯出口,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相关报道: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科技年活动有声有色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农工院”)是农业部直属的从事农业工程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农业宏观政策研究和农业建设项目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监理等工作为农业部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企业提供农业工程领域科技支出和管理支持的科技型事业单位,具有农业工程技术集成和科技人才密集、综合优势强、一体化服务能力强、工程性强等的优势。该院主要承担全国地区性和区域性农业综合发展和开发规划、农业建设项目工程咨询,农业资源遥感与监测、农村能源环保与生态农业建设工程、设施农业的设施种养殖工程、农副产品加工工程等科研开发和农业工程建设的全工程技术工作,还开展农业宏观政策研究、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今年以来,农工院按照农业部党组开展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的要求,以增强农业工程科技创新能力、推广农业实用工程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认真落实院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计划,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深入到农村和农民当中,切切实实地为地方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多办实事。
依托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加快科技创新,切实解决农业生产技术瓶颈。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西部地区日光温室高效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就“日光温室结构优化、栽培作物品种优选及配套栽培技术、蔬菜采后加工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试验,该课题通过科技部验收,该成果为西部地区日光温室及综合配套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使用以及西部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科技基础。承担的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移动式农用粮食干燥机”,针对目前我国油菜籽没有产地专用烘干设备的实际,自主研制开发的“移动式油菜籽烘干专用设备”,解决了当前油菜籽因收获期阴雨造成霉烂损失的收获技术难题。承担的农业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牧草种子加工技术”,结合国内目前种植的牧草种子特性,借鉴国外的经验,进行了牧草种子加工特性的专门研究,基本摸索出了主要牧草种子品种的加工物理特性和有关技术参数,设计了适合国情的牧草种子加工生产线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配置。
发挥农业工程综合集成的优势,积极为政府部门、企业决策咨询做好服务。围绕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与《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完成“农业部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全国动物良种规划”、“全国动植物良种工程建设规划”、“湖恩施洲农业发展规划”、“山西省生态畜牧科技园区可行性研究”、“江西省柑橘良种苗木繁育技术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内蒙古通辽市玉米良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全国免耕抛秧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全国甘蔗“双高”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制修订指南(2003~2005)》编制等。在项目实施中结合当地的自然优势和市场的需求,将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组装配套,大力提高了农业建设项目的科技含量。
积极开展农业工程实用技术推广,提高工程技术的农业贡献率。突出设施农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技术和成套设备,节水灌溉产品推广面积达到5500亩、温室专用塑料膜20万平方米、遮阳保温材料50万平方米、播种机、施肥泵、喷灌机等设施产品如100多台,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良种繁育工程、沃土工程等建设项目。研制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揉搓式玉米种子脱粒机”,上半年在玉米种子加工企业推广13台,提高玉米种子加工质量,开拓玉米加工市场。中德合作项目“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环境战略”,组织专家在2个省6个县选定120个示范户,通过对不同时期农产品和土壤污染情况进行试验,制定不同区域养分管理和农药污染防治措施,提出示范户推荐施肥、施药技术及用量,实施“示范户——示范村——应用村”的推广模式。
开展多种形式科技宣传活动,提高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民科技素质。为普及现代农业工程知识,编制了“现代农业工程”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7频道“科技苑”栏目播出,并将该片制成光盘,通过培训和科技下乡活动发放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民手中。开展农业工程实用技术培训,在河南省邓洲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就设施农业工程、畜牧工程、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培训科技人员和农民1000余人次。结合农业部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和农村小型公益性建设项目的实施,通过培训并考核发放合格证书2万余份。编制农业农业工程实用技术期刊,编制5期《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工作通讯》,下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00多个国家、省级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编制的《农村实用信息工程技术》和《温室园艺》刊物,依托农业部“绿色证书”培训试点县的发行网络,已发行6万余册。
一片投资热土——海林市
素有中国雪乡和林海雪原美誉的海林市是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东北亚国际经济圈中腹,总面积8814平方公里,辖八镇一乡,总人口44万。海林市主要有森林、矿产、水能、旅游和山产品五大优势资源,森林覆盖率71.3%;矿产资源中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的品种有铁、镁、沸石、白云石、花岗石、泥炭、矿泉水等;境内有大小河流144条,形成了“虎、山、雪、水、情”五大特色旅游资源;也是蕨菜、薇菜、刺嫩芽、松籽、榛子、黑木耳、元蘑、猴头、人参、黄芪、刺五加、五味子等100多种山珍产品之乡。
近年来,海林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坚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山河增绿为目标,以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200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3.3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528.4元,形成了烟、菊、瓜、菜、食用菌、优质米、黑豆、肉牛、林蛙、乳品、大豆、饲料、蚕蜂等龙型产业基地面积达27600公顷,龙头企业实现产值5.5亿元。
2002年,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为海林市规划的生态农业开发区,已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生态农业开发区,占地258公顷,示范区1742公顷,辐射区4.2万公顷,总投资18.1亿元。该开发区将以生产、加工绿色无公害的农副产品为主,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外向型农业。计划用9年的时间,最终建设成为产学研相结合、农工贸于一体、产加销一条龙,旅游观光、餐饮娱乐等综合性的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交融的示范区,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蔬菜专业生产销售示范区、东北亚经济区域中的绿色食品产加销集散地、东北亚的蔬菜城、俄罗斯的菜篮子。
海林市将以最优良的环境,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诚挚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朋前去观光、考察、洽谈、创业,携手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