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农业农村部动态

引品种 抓示范 果蔬间套 助农增收

日期:2002-09-13 16:24 作者: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农业局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2001年,我局经农业部批准实施无公害果蔬科技示范场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科技示范场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扶持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场的指导意见》精神,高规格、高起点建设无害果蔬科技示范场,使科技示范场成为我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基地,优良品种的繁育基地和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基地,成为引导农民调结构、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窗口。
  无公害果蔬科技示范场总投资66万元,我区农业局和三河镇农业服务中心共同投资51万元,农业部项目资金15万元。
  一、科学选址,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科技示范场
  在科技示范场的选址和规划上,我们坚持市场、区位、生态、体系、功能五位一体的原则。
  (一)市场导向。我们着重选择市场前景好,符合我区农业生产条件的5个果树品种作为示范场的主栽品种和示范区的主要推广品种,其中有两个品种是品质高、科技含量高、效益高的先进品种,产品市场价格可卖到30元一公斤。
  (二)区位优先。科技示范场选择交通条件便利的三河镇碑石堰村1、2、3社,集中连片,对我区旱坡地改制以及丘区退耕还林、还果、还蔬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三河碑石堰村距成都市中心五公里,距成都市绕成高速路出口处1公里,背靠大都市,果蔬销售运输便捷,降低销售成本,确保鲜果品质,确保收益。
  (三)生态优越。项目区与353库区相邻,背靠2平方公里的成都市植物园,紧邻成都市大熊猫繁育基地,周边无污染,农业生态环境优越,是无公害果蔬生产的最佳基地。
  (四)体系健全。科技示范场的主要建设管理单位--三河镇农业服务中心有农技人员6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2人,初级技术人员4人,人员素质高,懂技术、精管理、肯吃苦。
  (五)功能完善。在项目区,我们合理布局集雨节灌设施,标准化渠系和道路,建集雨池11口,蓄水塘6口,总容量2万立方米,标准化渠系2800米,道路2000米,简易培训工作用房130平方米。中心示范区与科技示范场的功能配套,中心示范区以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繁育为主,科技示范场以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为主。
  项目区的农业生态条件进一步完善,一个高标准、现代化的科技示范场已基本形成。
  二、突出优质,果蔬间套,引导农户增收致富
  无公害果蔬科技示范场的建设,我们主要是抓住“科技”这个龙头,突出“无公害”这个核心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收致富。在果树品种选择上坚持适应性、抗病性、优质性和效益性,选择市场前景好且在我区种植成功的品种,如丰水梨、黄金梨、布朗李、枇杷、油桃等品种,按照无公害生产的要求,配套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实施了8项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①地面覆盖除草保温保湿栽培技术;②推广生物菌肥、生物农药、增施有机肥、生态肥技术;③ “IPM”无农药污染技术;④果园间种绿肥、牧草、培肥地力技术;⑤幼龄果园间套高档蔬菜技术;⑥培养果树合理树冠结构,适龄投产技术;⑦推广设施栽培技术;⑧推广合理密植,提高单位面积早期产量技术。
  在加强果树管理的情况下,我局针对科技示范场建设前期,果树尚未投产,经济效益低的特殊情况大力在示范场探索果园早期间套高档蔬菜,提高果园早期经济效益,提高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通过试验、示范、科技示范成功推广了9个科学合理的果蔬间套模式。果蔬间套蔬菜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果园前期经济效益,目前年亩收入在1600元-4600元之间,平均亩收入在3000元左右。幼龄果园间套蔬菜技术的明显效果使此项技术在丘陵区迅速推广,凡应用了这项技术的农户,亩平增收均在2000元以上。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放大示范引导效益
  我们建立科技示范场的目的,是把市场需求和农民要求结合起来,贴近农户搞示范,围绕增收找路子。在科技示范场的建设中,积极向农民传递生产中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把科技成果最大化地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一)因材施教搞培训
  科技示范场的功能是向农户传输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在培训上,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特点,采取四种方式开展培训工作。一是院坝培训。我们集中农业局、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科技力量,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培训工作队,以院坝为教室,方便农户,利用挂图、资料着重讲解新技术在果树和蔬菜上的应用;二是田间授课,针对农户在生产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技术知识需求,培训组下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确保农户及时掌握和应用;三是参观学习。组织引导农户参观科技示范场,通过了解示范场的试验、示范效果、效益,提高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四是三河镇依托示范场成立了果树协会,将示范场作为果协的学习基地,每月8日作为果协的学习日,来自全镇的果农聚会基地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2001-2002年共培训农户18期,参加培训农户达2万人次。
  (二)科学管理建档案
  无公害果蔬科技示范场共推广应用了8项无公害生产技术和农业控害措施。为保证无公害技术和农业措施得到实施和落实,科技示范场建立了农户生产档案,主要对农户生产过程中应用无公害技术措施,施用农药、化肥品种、数量、时间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全程监控。
  (三)“三个结合”促效益
  1、区镇农业队伍的结合。区镇农技队伍的结合,特别是镇农技服务体系的参与,变过去“你要我学”为现在的“我必须学”,促进了基层农技队伍观念的更新,有力地推动基层农技队伍素质的提高。
  2、农技人员与农户的结合。科技示范场建在田间贴近农户,它的一招一式起到了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教着农民“学”的效果。
  3、技术培训与技物配套相结合。变单纯的技术指导为技物服务相结合,不仅推动了广大农技人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也使农技队伍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无公害果蔬科技示范场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其作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优质新品种繁育基地和农民种植技术培训基地的作用。推动了三河、石板滩、木兰、泰兴4个镇丘陵区的结构调整,通过示范、推广和引导,到目前丘陵区共推广种植优质水果8000余亩,42余万株,部份果树已提早投产,水果总产量达到80万公斤以上,产值300万元,推广间作蔬菜4300亩余,实现产量760万公斤,产值860万元,两项收入比原种植的低产低效的粮食作物每亩增收2500元。果树全部投产后,亩收入将达到4000元。
  四、建议和对策
  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对于引导当地农户调结构,助农增收效果明显,在建设中应加强以下几下方面的工作。
  (一)应扩大投资规模和延长投资时间,培育出一批功能突出,效益明显的科技示范场,放大其示范功能引导效应和辐射影响,真正成为当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龙头。
  (二)继续加强对现有农业科技示范场的投资力度,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导向窗口和农民的田间学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