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当“甘味”遇上江南 ——甘肃农产品对接营销长三角市场观察

日期:2025-11-26 09:24 作者: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连日来,钱塘江畔,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5浙江农博会上,“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甘肃展区亮眼醒目,金灿灿的小米、绿油油的青笋、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玉米……吸引了带着小推车行李箱的杭州市民,人气满满,销售火爆,“甘味”农产品跃上了杭州餐桌。

  从黄土高原、河西走廊、陇南山地远道而来的“甘味”珍品,在江南湿润的空气中,构筑起一个充满西北风情的味觉秘境,吸引着浙江的市民们流连忘返,指尖触摸着来自千里之外的干燥与坚实,舌尖品味着西北风土精华的独特韵味,感受着陇原大地今秋丰收的脉动。甘肃农产品正在长三角这个中国最具消费力之一的市场上,对接营销,破局出圈。

  找准“特”字定位 发挥比较优势

  甘肃展区,杭州市民品一品、尝一尝,纷纷点赞,“紫色萝卜,清脆水润,甜而不辣,难怪叫冰淇淋萝卜!”“这小番茄口感爆浆,有小时候吃过的味道。”

  “这些果蔬是来自沙漠绿洲的‘甜蜜礼物’,祁连雪水灌溉,是作物的纯净‘矿泉水’;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蔬菜充分积累糖分;沙质土壤透气性好、富含硒,结的果实健康又美味。”来自武威市忆农甜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安强介绍,冰淇淋水果萝卜刚收获完,保鲜库存600吨,能从10月至明年3月持续供应。

  从舌尖邂逅到开拓市场,90后的安强积极对接私域电商、社区团购及集采类商家38家,已与26家采购商达成合作协议。他说,“政府搭建了农博会平台,让企业实现了精准高效对接市场,为我们拓宽了销售新通道。”

  甘肃与浙江,一西一东,横跨千里,地理迥异。雄踞西北内陆的甘肃,是黄土高原、广袤戈壁与纯净雪山的交响,干燥少雨、日照绵长,为每一颗果实、每一株作物注入了甘甜与浓郁风味。而东海之滨的浙江,河网密布,雨量丰沛,孕育着稻香与茶韵,也因地理气候所限,对那份源自西北的醇厚,怀着一份向往。这巨大的地域差异,让“甘味”农产品的东行之旅,成为一场恰到好处的风味补充与品质盛宴。

  高原净土,畜牧天堂。来自甘南草原的看如甲,介绍了他所在夏河县畜牧企业发展高原现代养殖业的历程,企业对牦牛开发出肉、角、毛、乳、骨、有机肥等六大系列36种产品。“尝尝这牦牛肉,肉质筋道。我们引进娟姗牛进行牦牛改良,结合绿色认证,推动牦牛肉走向高端市场。”看如甲热情地推介,吸引了当地采购商洽谈合作。

  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甘肃立足干旱高寒的自然资源禀赋,找准“特”字定位,以“甘味”品牌为引领,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建设“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产业集群,带动优质特色农产品持续批量供应能力稳步提升。目前,人工种植中药材、高原夏菜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马铃薯、苹果产量均居全国第3,羊存出栏居全国第3、第6,牛存出栏居全国第7、第8,甘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契合了长三角市场从“吃得饱”到“吃健康”“吃特色”的消费升级。

  调整产品结构 贴近消费需求

  在张掖市展台前,油杏茶、油杏干、养生杏皮茶、杏仁、杏罐头等系列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市民光顾,品尝并购买。

  “我们在治理荒漠化中,建成2300亩绿色有机珍珠油杏标准化基地,带动当地26个村的群众种植1.8万亩,生产的60%鲜果走向市场,同时利用科技创新的7项专利技术对40%的油杏深加工,尤其是油杏养生茶深受市场欢迎。”张掖金满园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铁军说。

  戈壁金穗,香飘江南。来自甘肃农垦黄羊河集团食品有限公司人员,煮出的甜糯玉米清香四溢,展位前人络绎不绝。“白、黄、黑、彩、甜5种口味,天天换着吃不重样。”公司副总经理刘占奇介绍:“我们甘肃农垦70年初心,只聚焦一件事——把戈壁变良田,黄羊河甜糯玉米经过28道严苛品质管控,极致锁鲜,精准匹配高端餐饮、食品加工、礼品市场和商超等多元需求,我们带着最大诚意参加浙江农博会,寻求深度合作。”

  杭州逸兴品牌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元友认为,甘肃实施“甘味”农产品品牌建设,帮助农业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出更多名品和精品,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让农产品走向广阔市场。

  借助浙江农博会等各类展会线下直观体验,甘肃省推进“甘味”品牌创建中,不仅仅停留在对当地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主动进入市场、对接市场、深入市场,精准分析市场需求。通过精细化加工,百合不再是百合干,而是即食滋补佳品;马铃薯不再是主食,而是休闲零食。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品牌持续引领 带动农民增收

  “大家来尝尝,庆阳苹果、果真甜!庆阳苹果生长在黄土高原,经历漫长日照和寒冷夜晚,糖分结晶和果酸平衡完美融合。”庆阳市环县宏贤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宏贤边说,边用切果器“咔嚓”一声,切开黄金维纳斯苹果,霎时间,一股清雅的蜜香溢出。参观者拈起一瓣,细细品味清脆香甜的蜜果。

  宋宏贤脸上的皱纹堆满喜悦:“今年苹果市场价格好,1亩果园毛利润1.4万元,纯收入至少1万元。我们曲子镇孟家寨村的农民,每年的花销就靠种苹果的收入哩!”

  庆阳苹果传递甘肃农耕沃土的诚意与商机。甘肃瑞果联合会理事刘丹推介:“庆阳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西峰区温泉镇有一棵1958年定标的苹果树,至今枝繁叶茂,成为当地发展果业的精神符号。庆阳苹果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小苹果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希望庆阳苹果走进浙江的千家万户。”

  来自天水市甘谷县的“新西兰一缕红”苹果,以其个头硕大、口感奶香、果肉细脆深受青睐,1斤半的大苹果单价达50元,1箱9个苹果售价400元,展出两天被抢购一空,并与经销商达成了明年采购协议。甘肃小吃摊位前,排起了长队,“东乡贡羊”的烤羊肉串、东乡手抓等受到杭州市民的热捧。天水花牛苹果在展会上销售一货车;兰州百合、通渭苦荞茶、陇南橄榄油、武威人参果等“甘味”农产品单日展销分别上万元。

  农博会上,上海恰食橙呈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晓姝表示,公司拥有国际出口和国内KA卖场、便利系统及高端餐饮等优质销售渠道,希望能与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甘肃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绿色有机及地标农产品大批量进入长三角市场,丰富当地食材,也能让甘肃农民受益。

  共拓产销新渠道,共赴市场新商机。从黄土高原到江南水乡,这场跨越千里的“甘味”之旅,不仅仅是甘肃与浙江农业协作的美好开端,更是甘肃优质农产品走向长三角市场的重要契机,映照的是中国区域经济从互补到融合的大趋势。“甘味”以其源自高原的纯净、天然与美味,走进长三角,将不断满足人们对食材多样化、健康化、特色化的追求。(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