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山东获批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试点工作在东营市开展,计划2025年完成。10月21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截至9月底,40个试点项目片区、75个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35个项目先后完成县级初验、市级验收,其余项目正按计划组织验收和新增耕地入库。试点工作全部完成后,预计新增耕地3.48万亩、改造提升盐碱耕地11.59万亩。
试点获批3年来,东营市、省有关部门汇聚政策资源,分类施策治理。探索改土、改种、改水新路径,形成了“封域双层真空负压阻控综合技术”“深沟+暗管改地技术”等多种综合治理模式。建成全国首个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并依托该中心,筛选培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68个,在全国示范推广2632万亩,盐碱地特色农业不断挖掘发展。
下一步,山东将加快推进试点项目验收,严格落实市、县属地管理责任,确保每项工程、每个地块都有人管、有人负责。同时,围绕地种相适、节水优先、生态化利用等方面,总结分析经验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和技术路径。(大众日报记者 陈晓婉)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承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网站识别码bm21000007 京ICP备0503941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559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