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种业大省如何续写新传奇

日期:2022-04-14 09:28 作者:丁新科 来源:河南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4月10日,在海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种子之于中国饭碗、之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我国粮食单产近年来大幅提升,50%以上归功于品种改良。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有限耕地上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盘点我国种子家底可以发现,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同时,大豆、玉米等作物种子培育和单产,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疫情叠加地缘冲突,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以种业技术的持续提升稳定粮食产量,端稳饭碗确保供应,进而稳物价稳预期,夯实发展的“压舱石”,对产粮大省河南来说,意义尤显重大。

  锻强种业全链条。种业链条很长,涉及种质资源储备、繁育基地、推广应用等多个环节。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138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为例,河南省繁育基地数量仅为个位数,与山东、黑龙江等省份相比有一定差距。种子繁育高度依赖基地,如果高质量基地欠缺,许多科研成果就无法落地。河南省著名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工作在海南——繁育基地在哪,种业科学家就在哪。此外,种业龙头企业欠缺,短板亟待补齐。去年,神农种业实验室挂牌运行,今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培育种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组建种业集团。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分析,与神农种业实验室聚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培育“种子芯片”有所不同,种业集团更多是以优质高效高产为目标,在种子选育、推广等环节发力。贯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打通实验室、基地、市场推广全环节,步调协同,有利于握指成拳塑造种业新优势。

  有所为有所不为。农作物种类繁多,提升种业科技,不能面面俱到,重复建设一哄而上,而要聚焦主粮作物,塑造核心竞争力。河南省在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作物上有着一定技术积累,“豫麦13”“郑单958”等先后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品种,新的形势下,立足优势、拉长长板,才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新作为。在市场策略上,既呼唤种业航母、龙头企业,也需要“隐形冠军”,打造专精特新。比如,在单一水果、蔬菜作物上持续投入,争取早日育成新品种形成新品牌。

  加大种业产业保障力度。一粒种子从孕育到破土发芽,顺利成长并结出果实,需要合适的土壤、适宜的阳光雨露共同作用。同样,种业产业的兴旺,也需要强有力的保障。种业投资属于高风险,长周期见不到收益,一些社会资本不愿意涉及,这就需要发挥好政府种业基金引导作用,吸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进入,形成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从知识产权看,我国7000多家种子企业,80%的企业没有植物新品种权,拥有10个以上新品种权的企业仅占2.3%。有的种业企业把已有良种稍微改变一下性状,就当作新品种推广,大面积盗用他人农业科研成果,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对此,必须净化种业市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让浑水摸鱼者无机可乘。今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种业振兴六大行动,其中之一就是种业市场净化行动,凸显了河南省进一步规范种业市场的决心。

  通过智慧和汗水,我们在广袤田野创造了粮食生产新高度;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中原大地定能续写新的种业传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