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让农业更强 农村更美 农民更富 渝北 定位“双高”全面振兴 激活“三农”持续动力

日期:2021-09-23 08:57 作者:罗晶 刘钦 贺雪娇 来源:重庆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乡村9月,稻麦飘香。渝北广袤的土地上,一片片涌动生机的田野、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户户忙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都在释放着崭新的活力,化为跃动的音符,奏响丰收的动听旋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渝北区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统筹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重点工作的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

  着眼农业高质高效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产业发展新格局 

  金秋时节喜迎收获季,在渝北兴隆镇永兴村大石包凤凰李基地山头,机械化正为来年积蓄能量。数台农用车辆穿梭在特色伏季水果凤凰李产业基地,进行秋季果树施肥。不到1天,只用20个人就完成了400多亩工作。

  这个山头曾经是“鸡窝地”,通过宜机化地块整治,村民们尝到了机械化耕种收割方便、高效的甜头。近年来,渝北大力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按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组织化、品牌化、信息化、景观化等要求,实现农地增面、农业增效,走出了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新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渝北区坚持保粮食、调结构、促增收,重点发展“三花六果”等特色产业,重点打造龙石路花果长廊、统大路现代化水果基地、大白路名贵中药材基地、张白路高山绿色蔬菜基地、南北大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五大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了连片开发、规模经营、龙头带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同时,农业科技化、特色化、品牌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积极创建国家农高区,建全国首个初级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全市首个智能农业产业化实验基地、全国首个丘陵地区无人果园管理平台。

  聚力打造品牌农业。策划并宣传推广“花果渝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提升渝北区特色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累计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288个,培育市级名牌农产品50个,获“巴味渝珍”授权使用商标产品14个,认定国家驰名商标3个。

  产业融合度稳步提升。新认定天友乳业等10家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基本建成“三环十景”各大景区,构建起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生产要素相互渗透、经营主体协调共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全区全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97亿元,全区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6亿元。

  高质高效,提供越来越多的多元优质农产品,已经成为渝北农业产业的新名片。

  瞄准乡村宜居宜业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生态宜居乡村 

  一到周末,渝北区大盛镇古树参天、水声潺潺的天险洞村就成为游人的海洋,村庄开设的茶吧、农家乐等不断引得游人驻足。就在前几年,它还是个缺人气、少活力的空心村。乡村振兴让天险洞村实现从“死”到“生”的美丽蝶变。

  邱世菊是天险洞村村民。从2019年起,她不再外出打工,而是投资10余万元在村里开办了农家乐。以前无人问津的老村,这两年游客越来越多,她也强烈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活力。

  环境就是民生。近年来,渝北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揽,以建设宜居宜业村庄为目标,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6+3”重点任务,大力实施“五沿带动、全域整治”行动和“五清理一活动”,创新“八改六化”标准,突出巴渝民居“八大核心要素”,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整治提升农村危旧房6.7万户,改造农村户厕3.91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1.4%,建成美丽村庄30个、“四美庭院”45个,打造了统景江口渔村等13个人居环境示范点和大盛天险洞村等24个人居环境示范片;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农村场镇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0.67%、88.02%……基本实现“村庄干净整齐、庭院整洁美观、沟渠塘坝清澈流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连续两年获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激励先进区。

  “环境变好了,路也修到家门口,确实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兴隆镇牛皇村村民汪清贵告别了祖祖辈辈出行难。去年国庆节前夕,600多名村民一起走上硬化路,就近吃上“旅游饭”。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大局中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渝北从交通发展、农田建设、物流畅通等方面极力破解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后续管护服务中存在的“痛点”“堵点”,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尤其是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宜居宜业,让广大农村跟得上发展、留得住乡愁、遇得见未来,渝北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锚定农民富裕富足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培育新农人,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今年2月,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股东”分红大会。101.2万元红利分享给517户“股东”,平均每户分红近2000元。这一切都归功于该村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多了一份财产性收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是乡村振兴成果共享的关键。近年来,渝北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率先在全市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实践,已总结出了“九步工作法”“设置特殊股东”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在全面推进“三社”融合深化“三变”改革进程中,全区“三变”改革试点村达到87个,其创新“一社三部”模式,累计实现入股土地8.7万亩,入股资金3890万元,全区1.9万户农民变“股东”。农户喜获增收,村集体经济也突飞猛进。去年全年该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总收入3.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8%),净收益6479万元,均为全市第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增收形势持续向好,主要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进一步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今年29岁的万康是返乡创业大学生。自返乡创业以来,他将学到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上,带头成立了茨竹镇半边月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村率先建立起“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种植西瓜、番茄、玉米、青椒等特色农作物80余亩,去年就为当地村民带来务工收入11万元,资产性收益9万元。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渝北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通过创新“三位一体”一体机制,培育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实施“积分评价制” ,激发高素质农民内生动力;推进“评优评先制”, 发挥高素质农民示范带动作用;做强做优创新载体,提升高素质农民素质和能力,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着力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如今,通过出台《渝北区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培育扶持办法》,评定乡村振兴人;实施“临空海外英才计划”“临空创新人才计划”,引进专家团队,引进杨大可等6名乡村振兴报告团成员落户……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养高素质农民2536人,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及农业产业脱贫致富带头人正在形成规模。

  培育高素质农民、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落实落地见效,多渠道增加了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农民钱包逐渐鼓了起来。2020年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140元。

  增收有保障,日子有奔头,多渠道增加的收入,让农民在渝北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喜庆丰收系列精彩活动不容错过 

  “庆丰收,感党恩”——9月23日,在渝北区,围绕“庆丰收、唱丰收、展丰收、赛丰收、品丰收”五大主题相关活动将与市民见面。

  庆丰收——丰收节开幕式

  活动内容:丰收节庆典开幕、丰收颂开场舞

  地点:兴隆杨梅广场主舞台

  唱丰收——“唱丰收、感党恩”乡村歌会

  活动内容:由11个镇各组织60-80名农民群众组成农民合唱团,以镇为单位,通过合唱、舞台剧、音乐剧、快板等多种形式,打造一台有乡村特色、有现代质感、有田园情怀的乡村歌会,聚力展现新时代农民风采和乡村情怀

  地点:兴隆杨梅广场主舞台

  展丰收——农特产品展示展销、百年“三农”成果展

  活动内容:以镇为单位,由11个镇组织当地特色农副产品进行展示展销;组织渝北特色农产品到四川省德阳市参加全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进行展示展销;以特展形式集中展示渝北区百年“三农”发展成果。

  地点:兴隆镇杨梅广场、稻田间

  赛丰收——趣味农民体育比赛

  活动内容:以镇为单位,由各镇组织农民群众(户籍地在渝北)进行参赛。开展选种子、抛谷垛、接力运粮等趣味体育比赛活动。

  地点:兴隆镇牛皇村五彩稻田内

  品丰收——品川渝特色美食

  活动内容:组织川渝名特小吃进行展示展销,让农民群众在稻田间品尝川渝特色美食,共庆丰收。

  地点:兴隆镇牛皇村五彩稻田松林片区

  四季优品——特色村品自驾采摘体验活动

  活动内容:推广渝北乡村名优农特产品、乡村旅游观光点,号召车友走进渝北乡村,感受乡村新气象。

  地点:区内各产业基地、乡村旅游景点

  技能大赛——现代农业应用人才培养计划

  活动内容:开展现代农机具实战操作技能大赛,从培训到大赛,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应用人才,展示展现“人才振兴”丰硕成果。

  地点:大盛镇云龙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