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畜禽种业卡脖子难题如何解

日期:2021-04-07 13:11 作者:何珂 史力 来源:安徽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从重引进逐渐向自主育种转变,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初见成效 

  畜牧发展,良种为先,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体现在畜禽良种上。 

  “强英鸭羽毛洁白,胸部宽而深,胸肌发达,胫、蹼是橙红色。”3月中旬,记者走进黄山强英鸭业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凌志强笑着跟记者介绍。前不久,强英鸭业和安徽农业大学历经10年自主培育的“强英鸭”新品种(配套系)通过审定,实现了安徽省国家级肉鸭新品种零的突破。 

  凌志强介绍,强英鸭不仅外观硕大优美,而且在生长速度、繁殖性能、饲料利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比如,强英鸭的饲料转化比是1.9∶1,也就是说,生长1公斤鸭肉所消耗的饲料仅为1.9公斤,“这比目前占据大部分市场的白羽肉鸭品种,饲料比更优。规模养殖,成本优势明显”。 

  强英鸭的出现,正是安徽省畜禽种业从重引进向自主育种转变的一个缩影。 

  “以往,畜禽行业追求产量增长,缺乏对种质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育,重杂交、轻保护’现象,这造成了品种混杂、部分地方畜禽种质资源流失严重。”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说。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大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力度,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不断完善,资源开发利用初见成效,种畜禽企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良种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目前,安徽省很多保种场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负责人田传春表示,针对市场多元化需求,一些企业利用安庆六白猪、皖南花猪、皖南三黄鸡等地方原有品种,投资建设养殖基地,形成“徽派批量畜禽土特产”,抢占江浙沪长三角的高端市场,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比如,开发淮南麻黄鸡的肥西老母鸡集团已开设了800多家直营快餐店,成为安徽省本土快餐的第一品牌。 

  突破性新品种培育能力不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虽初见成效,但多位业内人士坦言,部分发达国家发展现代畜禽养殖时间早,已经形成了优质的品种群体、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形成了完善的推广体系,而安徽省发展现代畜禽养殖只有短短数十年,技术、资源等积累都不足。 

  赵皖平也表示,我国是畜牧业大国,全国猪肉、鸡肉、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不是畜牧种业强国。目前,支撑我国肉蛋奶产量核心种源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进口,畜禽种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突破性新品种培育能力不足。 

  记者走访中,专家们表示,相比农作物品种培育,畜禽品种培育更难。这是为什么? 

  在强英鸭业的办公室内,记者看到从2011年3月起的各品系孵化记录摆满了整个书柜。“为确保种群的优良性状可以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需要多个世代的持续选育。农作物在气温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年可以试种四代。但畜禽类,特别是牲畜类育种周期肯定比农作物长得多,比如生猪10个月、甚至12个月才能繁育一代。”凌志强说,新品种育成之后,还要持续不断地进行选育提高,否则品种还有可能会自然退化。 

  周期长,导致了育种成本更高。凌志强告诉记者,畜禽育种需要一定数量的种群才能进行观测选育,场地、饲养、管理等费用不菲,有时“一场疫病可能使种畜场多年心血化为乌有”。 

  “畜禽种业发展对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畜禽重要经济性状分子遗传机理研究不够,资源鉴定评价体系不完善。”赵皖平说。 

  畜禽育种除了周期长、投入大、技术高之外,种业企业实力不足,也是育种难题之一。近年来,安徽省虽涌现了一些畜禽育种企业,但总体来看,种畜禽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核心竞争力上普遍还不强。很多畜禽种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不足,大多仅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投入并扩大规模养殖,但对需要长期投入发展的畜禽种业产业,大多保持观望态度。 

  赵皖平认为,畜禽业培育新品种是一项时间长、见效慢、投入高、风险大的工作。只追求“短平快”,很难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一些企业出于经济效益考虑,育种动力不足,部分畜种仍未走出“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怪圈,亟待做出改变。 

  加快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创新主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畜禽品种培育难,单靠科研院所难以支持,而一般企业也“不敢碰”,那么,畜禽种业“翻身仗”该如何打?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赵皖平表示,要加大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畜禽种质资源保护、种质资源基础研究均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长期性,也是商业育种之基,且投资规模大、预期不确定因素多,中央和地方要将其纳入财政预算,设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专项,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形成以国家为主的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局面,逐步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分级负责、重点突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同时,严格保护种质资源安全,防止资源流失或被窃,对关系种业安全的知识产权,由国家出资保护。 

  针对目前畜禽种业企业的现状,赵皖平建议,加快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创新主体,重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企合作,推动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育种资源、人才、技术从科研单位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体系,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企业要能沉下心来,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有专业人士指出,政府也要加大对畜禽种业研发投入,建立健全畜禽种业运行机制,不断推动优良种畜研发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此外,还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带动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企业积极筹资投入、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安徽省将建设省级畜禽资源信息数据库,建立高效完善的资源评价体系。同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育种企业,加快提升畜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引导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相关团体加强横向联合,组建省级畜禽遗传资源政产学研协作联盟。”田传春表示,还要将疫病净化与核心育种场和保种场建设等相结合,在政策、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生物安全。 



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