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南区按照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部署,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先导工程,在塔落村野舒沟进行整治试点工作。
沿着平整宽敞的沥青道走进野舒沟,特色文化墙面、干净整洁的庭院、白墙黛瓦的民房随即映入眼帘,与远山、稻田相映成景。
这一切都与野舒沟村民的投资投劳息息相关。
巴南南彭街道以暴露垃圾、污水治理、乱堆放、散养家禽等为整治重点,建立村社主导、农户主责机制。基础建设由村统一提供材料,村民义务投资投劳。对建设过程中材料用量进行公示,对建设质量邀请群众监督。
塔落村党委书记张定华称,此举即可增加村民的参与感,又可节省人工费用,缓解整治资金的压力。省下的钱可以用于更多院坝的改造。
野舒沟院坝占地约12亩,整治政府花费了10万元左右,村民共集资2850元,义务投劳530余个。
张定华回忆起当时动员村民的情况,因天气寒冷,她不停搓着粗糙的双手取暖。“院坝共30户,并不是所有人都‘一条心’”。在准备阶段时,村干部每一户登门造访、商量规划、开院坝会、做好宣传,但还是有村民不愿意整治改造。“我们嘴说干了、来来回回数次也没有用。最后是村民看到了其他村民改造后的效果,又跑来跟我们说想要改造。”
为确保整治效果不反弹,塔落村健全清扫保洁村社包片、农户包院管理机制,由村社干部带头参与,农户每天轮流对公共地段进行清扫,确保环境干净整洁。由群众公选1名环境监督员,对院落环境卫生进行巡查监督。每月定期开展卫生院落评比。
“张书记和我们都是老熟人啦。起初有人不愿意做清洁,她天天来帮着做,村民渐渐也形成了习惯。院坝干净了,所有人都愿意来。去年我寿宴就是在坝子里办的。”91岁的潘婆婆看张书记又来巡查,连忙上前打招呼。
据悉,野舒沟院坝共计清理暴露垃圾6吨、乱推放47处;卫生改厕20户;硬化排水沟350余米,新建粪化池20个,清理淤泥3吨;硬化公路150余米,池坝17000余平方米,绿化裸土300余平方。
巴南南彭街道城镇管理服务中心所长介绍,野舒沟院坝是巴南最早的试点项目,该建设模式在全区推广。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统筹项目共计投入资金300万元,完成塔落、天台山等12个村30余个示范点建设,惠及农户500余户。
对塔落村野舒沟、鸳村高寺两个人居环境示范点文化建设完成,塔落村长坎脚等3个示范院落文化氛围正稳步推进。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村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升,人人参与绘就出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