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延庆:书写“两山”理论新实践的动人篇章 一张蓝图绘到底!

日期:2020-08-18 10:01 作者: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今年8月15日,是“两山”理论提出15周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举国上下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贡献每一份力量。

  在北京延庆,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如火如荼。2018年,延庆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载誉前行,延庆始终坚持生态立区,保持战略定力,矢志不渝把“一张蓝图绘到底”,守护好山好水好生态;发挥区域生态优势,向生态产业要动力,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着力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生态之道 一脉相承

  夏秋相交之季的延庆天高云淡、碧水潺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走进旧县镇白河堡村,眼前一排排欧式小洋楼错落有致,一条条街巷干净整洁,金黄色的阳光洒满庭院,也折射在村民欢快的笑脸上。

  白河堡水库风景如画

  关了空调,推开窗户,白河堡村村民王献忠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作为水库移民搬进新居,他经历了为保护生态的割舍和绿色发展的收获。如今的生活,对66岁的王献忠来说是满满的幸福和知足。

  白河堡村是水库移民村,原村址在白河堡水库库区。上世纪70年代,为生态环境、补给官厅水库和解决川区30万亩农田灌溉问题,白河堡水库修建工程启动,白河堡村开始开山凿洞。1982年,为支持水库建设,白河堡村村民顾大局、讲大义,告别故土、牺牲奉献,整体搬迁至现村址所在地——旧县镇八峪路旁。

  在王献忠的记忆里,小时候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条从村口流过的白河。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生息于此的白河堡人,以白河为源,种水稻、养河鱼,造就了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王献忠记得,当时全村有200多户、近1000口人,搬迁开始后,每户的建筑木材和生产生活用品,都需要一辆大拖车运输。“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拖车每天都得在两村之间来来回回走上个10来趟。”王献忠说。

  树有根,根在泥巴里头;人有根,根在心窝里面。相比于物质的割舍,更难割舍的是情感。谈及搬迁时的感受,王献忠坦言:“毕竟是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心里是有感情的。故土难离,这种感觉外人永远不能感同身受。”尽管心里有诸多不舍,但村民还是用快速行动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1983年,白河堡水库落成,当看到水库闸门提起,汩汩清流顺着河道奔涌而出的时候,骄傲和自豪之情从王献忠的心底油然而生。“以前我总是想,这村子上修起了水库,该是啥样儿,可再怎么想,也没想到这么壮观。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一份小小的贡献,咱们这家,搬得值!”

  白河堡村村民舍小家、为大家,不求回报地付出,水库的落成也“反哺”了乡村发展。2015年11月,白河堡村村民因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村住房改造项目,整体搬迁上楼。住上了新型农村移民社区后,村民不等不靠,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园、康养民宿、中药材种植,继续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幸福生活,在多项产业的“抱团合力”下,村民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生态延庆绿意葱茏

  如今,潺潺流淌的白河水,不仅补给了周边京冀两地的水库,也滋润了妫川大地,浸染着延庆的青山绿水,生态保护带来的发展红利,正在让一幅美丽宜居的山水画卷在妫川大地徐徐展开。

  舍与得,讲述了白河堡近半个世纪的变迁,而在延庆的另一边,南荒滩则印证着付出与收获的故事。

  “一年两季风、从春刮到冬,今日黄沙起、明天到北京。”上个世纪90年代前,人们对八达岭康庄地区的普遍印象就是风沙大。南荒滩是这里最“有名”的风沙源。常年狂风肆虐导致岩石裸露、土地沙化、植被稀疏,一片荒凉。几十年来,几代延庆人秉承筚路蓝缕的“南荒滩”精神,背土上山、开荒种树,一片片、一亩亩让荒滩变绿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信念。

  荒滩变绿洲,人们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成果,倍加精心地守护绿色。今年59岁的高河就是这里的护林员队伍中的普通一员。

  “站在瞭望塔上向下看,眼前的这片山场都归我管护。你看,这些树长得多茂盛,有了这些绿,延庆的生态才会越来越好。”说起自己守护了15年的南荒滩,高河顿时来了精神。

  高河对树木花草的爱恋与生俱来。从2005年在康庄林场从事护林防火工作以来,高河便10多年如一日地穿梭于自己的管护范围内,全身心地投入到“南荒滩”的森林管护工作中。巡查、剪枝、防火……尽管每日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高河却一天都不敢懈怠。

  当被问起做护林员需要具备什么时,高河说,需要一份能长期坚持的责任心。“常年在户外风吹日晒,一天工作8小时,一走就是10多公里,说不辛苦那是骗人的话,既然要当护林员,做这份工作,就必须负起这份责任。”高河说,“绿水青山是延庆最好的资源、最大的财富,是好几代人艰苦奋斗出来的结果,不能在我们这儿掉链子。”

  生态是延庆的立区之本,是多年的坚守,守护好山好水好生态,更是延庆人植入骨子里的信念和执着。如今,“南荒滩”上翠绿的枝条肆意伸展,“这是对我们这些护林员的最好回报。”

  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高河就要退休了,和自己守护了10多年的“南荒滩”说再见了。“我要一如既往地站好最后一班岗。”高河说,“没准我还能当上绿化环保志愿者呢。”

  高河守了一辈人的绿色梦,是延庆共同的生态梦,也将一代接着一代地传承下去。

  绿水青山不负人 妫水河畔瓜果香

  立秋时节一过,延庆的风就清爽起来了。北京金粟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朱小华心情分外愉悦。位于延庆镇的葡萄园里,火焰无核、香妃、维多利亚等多个品种的葡萄进入收获期,一串串沉甸甸的,透着香甜。工人们提着篮子,拿着剪刀,穿梭在葡萄藤间,小心地采摘。

  妫水农耕助农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良好的生态产品。多年来,延庆坚持生态优先,全面推进绿色农业、有机农业、高端农业发展。有机蔬菜、优质果品、特色杂粮走进商超网络,摆上市民餐桌,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得益于区位优势和政策扶持,北京金粟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得顺风顺水。自2009年成立以来,合作社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合作社已经拥有日光温室大棚71栋,种植鲜食葡萄超过60种,年产鲜食葡萄可达25万斤,屡屡斩获全市全国各项评比奖项。

  和北京金粟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样,近年来,延庆有机农产品和高端农业迅速发展,涌现出不同领域内叫得响的品牌。如何让品牌效应更加突显,更好地带动区域农产品发展,更加有效地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延庆区在一番调研谋划后推出农产品区域品牌“妫水农耕”。

  “妫水农耕”包含了果品、蔬菜、畜牧、杂粮、园艺花卉等一系列优质农产品,实施严格的质量管控溯源,统一开展流通体系、基地建设、产品营销等,为市民提供优质可靠、品类丰富的农副产品。

  “‘妫水农耕’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立将‘坚持生态优先、留下绿水青山’的理念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和品牌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优质农产品跨区域流通和上市能力,构建了一三产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延庆优质农产品的发展和不断提质升级奠定了基础。”品牌运营单位北京绿富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理韩慧敏说。

  北京金粟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第一批加入“妫水农耕”的合作社。“加入‘妫水农耕’的第一年,我们合作社的总体销量提高了10%。我们的自有品牌‘金粟丰润’也依托‘妫水农耕’的品牌平台,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得到了更多市民的认可。”对于朱小华来说,加入“妫水农耕”是正确的选择。

  截至目前,“妫水农耕”已拿到25类商标注册证,拥有3家实体店和市区3个社区点对点供应渠道。今年1至5月共计运输农产品831车次,1400余吨,宅配订单11880单。

  而通过品牌建设,“妫水农耕”不仅为区域特色农业企业带来助力,也进一步拓宽了就业通道。目前,“妫水农耕”已吸纳1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在绿水青山中“寻宝”,延庆迈出了科学的第一步,也将稳步走好以后的路,在向绿色转型的大道上阔步前行,在向生态产业要动力上精耕细作,深挖绿水青山这座富矿,挖出百姓的金山银山。

  让绿水青山更美 金山银山更大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守护好山好水好生态夯实了延庆发展的生态基底,吸引了世园会落户延庆,成为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延庆借赛会东风,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推动提质升级,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精品民宿振兴乡村

  行尽青溪不见人,遥看一处攒云树。王维《桃源行》的两句诗正可形容隐于延庆绿水青山间的“大隐于世”民宿。坐落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举办地小海陀山下,“大隐于世”有她的魅力和魔力。“一房难求”是市民对“大隐于世”的认可和赞誉。而在2016年,“大隐于世”的创办人张海超回乡开办民宿则是一种“吃螃蟹”的创举。

  张海超是土生土长的张山营人,对家乡的山水有着天然的眷恋。在得知张山营镇锐意打造“冬奥冰雪休闲小镇”的消息后,张海超看准了机遇,放下在市区经营多年的生意,毅然返回家乡,做起了精品民宿。

  从改造自家小院起步,张海超摸索着做民宿的经验。随后,他一口气租下了十几个老旧院子进行改造。经过三年时间,“冬奥冰雪休闲小镇”的“大隐于世”声名大噪,这对于张海超来说,既是预料之中,又颇为幸运。“主要得益于延庆的绿水青山,给了游客体味乡愁的感受,再一个是冬奥的契机,让延庆,让张山营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和巨大的吸引力。”张海超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

  伴随民宿建设的,是村内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如今,走进“大隐于世”所在的后黑龙庙村,街道整洁,花草葱郁,美丽乡村名副其实。

  精品民宿的崛起也给乡村农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渠道。游客的增多带动了张山营全镇果品产业发展转型,后黑龙庙村600多亩有机葡萄采摘为果农开辟出一条新的增收路子。

  “住民宿,游延庆”也把民宿周边精彩的旅游线路推介给休闲游的游人。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一田一园,延庆的全域美景留住了更多人的脚步,留下了更多乡愁。

  “大隐于世”只是延庆众多民宿品牌的缩影。近年来,延庆民宿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品牌,300多个小院在全区15个乡镇星罗棋布。

  精品民宿的发展,既得益于延庆绿水青山的优良生态环境,也在自身发展中融入当地山水、当地生态,为绿水青山描绘更精致的景色。而以民宿为支点,特色旅游线路、高端特色农业有机结合,为全域旅游发展带来更多的途径和全新的想法,给延庆 “冰雪夏都”的美好发展蓝图点燃了一个新的亮点。

  冰雪运动筑梦冬奥

  如何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不仅要结合区域优势,更要考虑发展趋势。有机融合这两点,冰雪产业在延庆蓄势而发。

  “快,快,快……”“好,注意脚下。”无论寒暑,在延庆梦起源滑冰馆总在演绎冰与火的激情碰撞。

  借势2022年北京冬奥会,2018年5月,延庆首家室内模拟滑雪馆——梦起源滑雪馆开放;半年后,2019年1月,首家室内四季滑冰馆——梦起源滑冰馆正式对外开放。

  两座场馆的相继出现圆了延庆冰雪运动队员的上冰梦,也为延庆冰雪产业发展作出示范。

  2017年,作为滑冰教练的陈越来到延庆,在梦起源滑冰馆开放之前,她需要带着学生去市里训练。路途遥远,通勤不畅让学员们疲于奔波,严重影响训练效果。“现在,我们的滑冰队员骑着自行车就能来训练,不少市里的滑冰爱好者也来这里滑冰。”陈越说。

  经过两年的发展,梦起源滑雪馆和滑冰馆里越来越热闹。这里不仅是延庆区滑冰队滑雪队的训练场地,也是市内不少专业队伍的训练场地,更是延庆青少年和滑冰滑雪爱好者提升冰雪运动技能的好去处。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在这里演绎出奋进的激情和欢乐的笑声。

  与此同时,依托梦起源的场地优势,延庆区大力推进冰雪项目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培训浇冰技师、滑冰教练员、滑雪辅导员、培训师、滑雪裁判员等职业技能人才。从2019年10月至今,延庆共培训冰雪运动相关专业人才240多人,为服务保障冬奥和延庆冰雪产业发展普及储备了优秀人才。

  不仅是冰雪运动场所,近年来,延庆大力布局冰雪产业,必胜体育、自然力量、雪族科技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延庆并取得长足发展,产业领域涉及冰雪运动器械生产、冰雪运动服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等诸多领域,延庆冰雪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蓄势勃发。

  青山含翠,绿水悠悠,秉承优良的生态禀赋,兼具数十年的不懈保护,绿水青山在延庆一天天变得更美,也以更加绿色的方式转化成百姓的金山银山,让“两山”理论的新实践在延庆结出累累硕果,充盈着更加美好的日子。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