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小厕所“改”出大民生 两年来重庆完成农村改厕87.99万户

日期:2020-05-15 09:40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你看我这厕所和城里的一样,按一下冲水按钮,冲得干净得很!”5月13日上午,指着自家的卫生厕所,渝北区玉峰山镇玉峰村二十一社余木平老人笑了。

  “新冠肺炎,我晓得要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说起传染病防控知识,老人也头头是道。

  余木平的转变正是受益于重庆开展的农村改厕工作。作为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举措,两年来,全市累计投入15.82亿元,对87.99万户厕所进行改造,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79.67%;完成农村公厕改造2450座,累计完成7407座。

  重在健康环保 

  引进三格式化粪池 

  余木平的家在公路边上,一楼一底的房屋掩映在绿树间,外墙下方贴着仿古砖,上方则刷成米黄色。

  厕所贴的是白色瓷砖,干净的冲水式蹲便器、现代化的淋浴设施一应俱全。离房屋不远处,则是三格式化粪池。

  “卫生厕所好啊,方便多了。”余木平说,以前上厕所就在猪圈,夏天臭气熏天,冬天冷风钻,条件和现在完全没法比。

  据了解,在农村改厕工作中,健康环保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农村改厕建设标准方面,重庆引进三格式化粪池,中间分三道隔室,通过贮存、过滤再排放。”市卫生健康委爱卫处处长李彤介绍,粪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基本达到“有棚有盖,不渗不漏,无蛆无臭”的卫生标准,有效阻断疾病传播途径。

  农村改厕专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承担支出,重庆还整合相关部门资源,把农村改厕与脱贫攻坚、农村危旧房改造、扶贫搬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让农村改厕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改厕时,我们只负责选好地址,把坑挖好,剩下的事儿都是工程队来干,自己没花啥钱。”余木平说。

  树典型广宣传 

  “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 

  其实,余木平一开始并不愿意改厕,“几十年都是这样,有啥好改的?费事。”

  和余木平抱有类似想法的村民并不少,该怎么办?

  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区红十字会秘书长左智慧说,从去年起,玉峰山镇就落实专人入户进行宣传,开院坝会、发宣传单、看宣传片,引导群众参与改厕工作、认同厕所革命。

  为打消群众顾虑,该镇发动村干部、党员率先带头改厕。玉峰村党委副书记雷世勇就是带头人之一。“改造后的厕所没有了臭味,也没有蚊蝇,周围邻居都来参观,看到卫生厕所又干净又方便,也都跟着进行了改造。”雷世勇说。

  沙坪坝区卫生健康委还通过集中宣传活动、打造文化墙、张贴标语海报、发放宣传手册等措施,向群众宣传卫生与健康、防病除害知识和改厕的意义,让村民对改厕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改厕要实现群众满意,让农户由‘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明会说,2019年,重庆对1000余户农户改厕效果进行了抽样调研,数据显示,农村改厕工作满意度达84.6%,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我们还督促镇街、村居在验收每一户化粪池时,务必同群众讲明、讲透维护管理的重要性,切实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黄明会说,农村改厕重“建”也要重“护”,关键要从观念上引导人们改变不良卫生习惯。

  在妻子胡保荣看来,余木平就改变不少,“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洗手洗得可勤了,爱干净多了。”胡保荣说,老两口如今在带外孙女,女儿也很放心。

  实行“一厕一档” 

  全市排查已改厕所131.73万户 

  “改造这个厕所,街道和村里的干部没少往我家跑,全程都在指导监督,我们省心也放心。”近日,璧山区来凤街道登凤村村民王波感慨地说道。

  农村改厕虽然只是几平方米的小工程,却是大民生。为此,从设计到施工再到验收,璧山区相关委办局分别组建调研组和督导组,适时开展调研督导,驻村干部还经常到现场进行指导,以保证改厕的质量和标准。

  “我们对厕所改造的选址和施工都做了清晰、易懂的细化,让基层干部和普通民工能够看得懂、照着做。”璧山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沙坪坝区,项目涉及镇村还向改厕户发放了改厕服务卡,公布改厕质量监督及服务电话,两年内厕具出现任何问题,均可上门维修,为村民解了后顾之忧。

  李彤介绍,目前重庆对改厕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即“一厕一档”,将台账建到村、落到户。并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改厕工作大排查,全市已排查131.73万户,目前正在开展新一轮问题排查整改。全市还实行“月报表、季调度、半年督导、年度考核”,建立日常督导反馈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相关区县发放整改通知书。

  建公厕 

  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来自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除户厕改造外,2018-2019年,全市完成农村公厕改造2450座,累计完成7407座。

  农村公厕的改造,也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因为有“远山有窑”“天籁萤火谷”等特色旅游项目,近年来,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火了,然而,村里发现了新的问题:因为没有公厕,许多游客只得到村民家“行方便”。村民刘燕家的厕所就常常被游客借用,“有时候10来个人排着队来,上厕所很不方便。”平常无人关心的公共厕所,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障碍。

  农村“厕所革命”则为三河村发展乡村旅游解决了难题。“去年村里新建了一座卫生公厕,今年还将再建一座,游客如厕难的问题将会大大缓解。”三河村村委会主任王菲说。

  如今,乡村旅游在沙坪坝区如火如荼发展,农村公厕是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展示农村形象的重要窗口。为此,沙坪坝区不仅让公厕“从无到有”,还让公厕“从有到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