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扩大播种面积。划定 181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完成 12.87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 39.84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选址勘查设计。抓好粮食产业园区规范建设,实现粮食生产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化经营。今年,全市下达扩种大春粮食任务 5.1 万亩,已完成 3.6 万亩。
二是转变服务方式。构建“耕、种、防、收、烘、储、销”一体服务体系,政府出资购买乐天农机专业合作社、海滨农场等机械耕作、集中插秧、统防统治、机械收割服务,覆盖面积 4 万亩。按照农户自带稻种代为育秧 6 元/斤、商品供秧 22 元/盘的标准,为农户提供集中育秧、机耕、机插、机收、烘干社会服务 2 万亩次。
三是加强技术应用。在峨眉、犍为等粮食主产区开展“稻香杯”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展示试验示范,实现全市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 59.56 万亩。依托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团队,采取“院校科研+地方推广”发展模式,研发适用于丘陵地区水稻生产的小型农机,推广机插秧、机直播、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实现全市机插秧 3.1 万亩,测土配方施肥 120 万亩次, 主要作物绿色防控率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