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首先要实现产业兴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怎样才算有奔头?10日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给出了回答: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
农业是龙江的骄傲,2017年龙江农业再次交出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为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奠定了基础、增添了动力。
粮食综合产能不断提升,总产1203.76亿斤,实现“十四连丰”,连续5年稳定在1200亿斤以上,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达到12665元,增幅7%,高于全省经济增速,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是近三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实现“一减一稳六增”,玉米调减1477万亩,鲜食玉米、蔬菜等特色作物扩大到近1700万亩;绿色食品产业稳定发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7600万亩,实物总量4100万吨,继续保持全国首位;“两头两尾”工作扎实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00家,带动基地面积1.4亿亩,带动农户340万户;农产品营销取得新突破,展会推介与品牌培育并举、线上线下营销并重,农民思想观念和经营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农业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省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6.5%;农民创业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农民创业人数150万人,农民创业收入超过320亿元;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20万个,带动土地规模经营1.3亿亩。阿城区土地确权颁证、方正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46个。
“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省委农办主任、省农委主任王金会说,从全省的实际情况看,过去只管种、不管销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拼资源拼消耗的老路也走不通了,这就倒逼我们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向高质量发展要效益要增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业现代化,才能确保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新年,新期待;新年,新气象;新年,新作为。辞旧迎新之际,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努力实现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2018年,全省农业系统要着力在十个高质量上下功夫。
种出高质量,提高多元有效供给水平。高质量的农产品,首先是种出来的,向种植要高质量,坚持质量兴农,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拓展多元供给。
用出高质量,提高科技支撑发展能力。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向科技要高质量,通过良种良法良技的推广应用,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护出高质量,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农业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向生态要高质量,实施绿色兴农战略,保护好我们的“金字招牌”。
管出高质量,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舌尖上的安全”,关键在管理,向管理要高质量,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围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用重典、出重拳、求突破。
融出高质量,推动“两头两尾”一体升级。向“产业融合”要高质量,切实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让农民更多地受益。
销出高质量,拓展价值链增收空间。产品好,还要“卖得好”,向销售要高质量,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靠“卖得好”带动倒逼“种得更好”。
创出高质量,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向创新创业要高质量,进一步培育新动能。年内全省农民创业人数力争达到160万人,实现创业收入360亿元。
扶出高质量,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向产业扶贫要高质量,努力让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产业、人人有增收项目。
改出高质量,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向改革要高质量,以改革的办法激发活力、增进动力。
建出高质量,让乡村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向美丽乡村建设要高质量,让老百姓更多地分享发展成果。 (于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