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环境整治擦亮北京市房山区美丽乡村名片

日期:2019-11-28 09:54 作者:王歧丰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秀美乡村入画卷,绿水青山踏歌来。近几年,房山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打造出一大批优秀的美丽乡村,使全区农村总体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也成为房山区推进三农工作的新名片。

  如今,走进房山区大大小小的村庄,以往“脏乱差”的景象一去不返,村子里或古朴,或清新,总能让人在流连之间感受到浓浓乡情。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一个个“环境美、产业美、乡风美、生活美”的新村庄次第呈现。

  “您看我们村中心这个小公园,中间还有一个荷花池,夏天的时候可漂亮了。”徜徉在良乡镇后石羊村的休闲公园里,村民孟祥云打开了话匣子。“您可能不知道,这么漂亮的公园,以前就是一个垃圾坑。”据孟祥云介绍,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村里将垃圾坑清理干净后,因地制宜建成了荷花池,成为村中的一个亮点景观。围绕荷花池有人行步道和健身器材,还有供人休憩的石桌石椅。当年村里人都绕着走的垃圾坑,变成了大家喜爱的休闲场所。

  不仅垃圾坑不见了,曾经污水横流的街道也彻底得到了整治。村民王学平走在平整的水泥路上,心里格外舒畅。“硬化路面通到了各家门口,下水道也都封闭起来了。现在出门感觉又方便又干净。”

  据后石羊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村里致力于打造“环境优美、灯火通明、绿树成荫”的美丽新村,持续对村域内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加大投入,做到有计划、有队伍、有管护,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提升。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房山区各村面貌焕然一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体现文化传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做到了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体现出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力争实现“百花齐放”“各美其美”。

  石楼镇双柳树村在环境整治推进过程中,全村百分之九十的家庭都得到“美丽庭院”称号。为保证村容整洁,村内常规的垃圾清运、道路清扫、公厕维护等都做到定人、定时、定点清理。同时,“卫生先锋岗”、“党员示范街”、“巾帼示范街”、“代表示范街”的设立,实现了建管并举。

  大石窝镇下营村拥有砂岩石等矿产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泉水养殖的虹鳟鱼远近闻名。为了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村里关停了石材开采和石材加工等传统耗能型产业,对二泉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村里的“大爷大妈”组成巡河护河队实现常规生态管护,全民既是环境的建设者,又是环境的监督员。

  位于深山区蒲洼乡的东村自打开展环境整治以来,做到长效管护机制责任到人。不仅实现了垃圾分类、日产日清,村民家里的旱厕也被水冲式厕所取代,人居条件大为改观。对于以民俗旅游产业为经济支撑的旅游专业村来说,环境的改善,更是给他们带来了游客量的提升和最直接的经济效益。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最终受益的是群众。房山区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着整体工程指导推动、统筹协调和督导调度的责任。通过深入调研,全面动员,确定了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网格化管理为手段的工作思路;明确了政府部门主抓,农民为主体的工作机制;制定了以乡镇为主导,村庄为单位的区镇村三级联动推进模式。在高位推进中,由区四大部门领导深入一线指挥调度,掌握各乡镇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拉练检查,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督导。区农业农村局还与区城市管理委、区卫健委、区水务局等十多家相关单位积极落实行业管理责任,通过专项治理联动推进。一时间,全区上下,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面开展“清脏、治乱、增绿、控污”工程,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