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东明县农业局以实施两大改革、两大建设、两大发展、两大提升为抓手,坚持发展质量和效益并举,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一、两大改革: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重点改革。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方式,调结构,全力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60家,新增家庭农场39个,种粮大户960个;抓好农村重点改革。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权分置”改革,建立流转服务中心16处,流转土地面积35.08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0%。。
二、两大建设:即高效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品牌化建设。按照“突出特色”、“集群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农副产品加工业县级产业园区3个、面积7.2万亩;乡镇级园区15个,面积各1万亩。县级园区整合林业、农业综合开发、国土、农业等资金1.8亿元,引入公司、企业、合作社投入资金6.24亿元,初步建成了万亩瓜果蔬菜基地,5600亩绿化树种植基地,3万亩富硒农作物种植基地,10万余只林下养殖基地。强化农业产业支撑,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不断壮大。五得利面粉、洪丰面粉、益康源食品日处理小麦5000吨,成为全国面粉加工行业的领军企业。创建名牌企业,塑造名牌集群,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县拥有“中国西瓜之乡”地理性标志产品1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省著名商标2个,“三品一标”认证达到81个。益康源、活水源、黄河杂粮、诚之承手工挂面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在上海农业博览会获得了良好的赞誉。在菏泽市第一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东明展区展品最丰富。
三、两大发展:即富硒富氢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种植富硒作物面积达到28万亩,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总规模5000亩、总投资30亿元的氢科技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在做科研报告,总投资13亿元的玉皇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完成投资6.5亿元,今年已被列入省田园综合体开发项目。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155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1个,省级示范村1个,市级示范专业村65个;省级“一乡一业”示范乡镇2个,市级示范乡镇4个。抓基地建设,建成了五得利面粉、洪丰面粉小麦生产基地65万亩,益康源公司富硒小麦生产基地28万亩,今年4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生产基地已通过国家验收。同时,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试点已获农业农村部批复,黄河滩区循环农业发展项目已与中鹤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在滩区流转土地10万亩,投资40个亿。
四、两大提升:即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农业经济生态效益提升。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编制绿色食品规范化术规程30余个,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绿色防控等标准生产技术10余项。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监管措施,落实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记录、生产质量等全程监控,全县蔬菜检测实现了全覆盖。农业经济生态效益得到较大提升,一是保护了耕地资源。通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药化肥减控工作,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长期机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6%以上,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面积15万亩,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35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6800亩,农用化肥使用量实现了零增长。二是调整优化了农业种植业结构。通过积极打造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生态保护与效益并举,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