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四川省乐山市建立六项农业环境保护补偿制度

日期:2019-09-19 10:09 作者: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一是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补偿制度。进一步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投入,依托中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资金,以及省级财政农业公共安全与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农村沼气建设等资金,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完善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储存、利用设施,开展能源化和肥料化利用。对纳入四川省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按照规定的补贴标准,实行敞开补贴。执行沼气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和上网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将符合要求的规模化养殖设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和有机肥生产积造设施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对规模养殖场内为获得各种畜禽产品而从事的动物饲养活动的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政策。
  二是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资金投入,依托中央、省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资金,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的原则和“各司其职、无缝对接、封闭运行、全程监管”的思路,力争于2020年7月之前在乐山市建设一家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的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场。构建养殖业主、保险公司、无害化处理企业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3+1”四方联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运行和全程监管机制,建成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环境卫生安全,促进畜牧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建立农业投入品减量补偿制度。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投入,依托中央财政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建设、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资金,以及省级财政农业公共安全与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工程植物疫病与农作物病虫害灾害防治等资金,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兽用抗菌药减量使用等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加厚地膜、可降解无污染新型农田地膜、中兽药等产品,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计划、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
  四是建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补偿制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投入,依托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储备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试点,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秸秆“收-储-运-加”体系,实现秸秆多元利用,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等资金,以及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公共安全与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动物疫病防控等资金,支持农作物秸秆、病死畜禽、农田残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农产品副产物及加工副产物收集体系和储藏、贮存、加工、处理、利用设施建设。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纳入四川省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装备,按照规定的补贴标准,实行敞开补贴。落实用地支持政策,按照规定属于设施农用地的,按农用地管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纳入《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落实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从生猪扩展到其它畜禽品种。落实保险支撑政策,建立健全养殖业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
  五是建立高效节水农业补偿制度。进一步加大高效节水农业投入,依托中央财政高效节水灌溉和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加大粮食主产区、果菜茶主产区、严重缺水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节水灌溉、机电提灌、智慧灌溉、集雨补灌和水肥一体工程建设投入,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促进节水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农耕农艺节水保墒技术推广投入,改进耕作方式,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抗旱品种,扩大保护性耕作面积。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加快建立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合理用水权益。
六是建立水产生态健康养殖补偿制度。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对积极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健康养殖方式,实施节水技术养殖尾水零排放的,建立并实行补偿奖励政策。对规模养殖场内为获得各种水产品而从事的渔业生产活动的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政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