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昭通:红苹果 好日子

日期:2019-08-13 09:25 作者: 来源:云南网-昭通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说到昭通,人们自然会想到昭通苹果;而说到昭通苹果,人们又自然会想到昭通这座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昭通苹果已经成为了外界认识昭通、喜欢昭通的一个重要标识和亮丽名片。

  但是,22年前我来昭通的时候,这里的苹果还没有现在这样浩大的声势和不断叫好的口碑。尽管那时昭通也种苹果,但都属“小打小闹”,还没有形成产业。现在却不同了,昭通苹果已成为云南最具高原特色的产业之一,并以“燎原之势”扩展到昭鲁坝区的19个乡(镇),已发展苹果种植40余万亩,年产量47万吨,苹果产值达到了26亿元。“北有烟台,南有昭通”。这样的美誉不是浪得虚名,昭通苹果在国内农产品行业屡获殊荣,昭通坐上了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的头把“交椅”。这大概是70多年前留美博士吴镜漪从四川引进苹果树到昭阳时断然没有想到的。

  昭通苹果何以从过去的“小打小闹”发展到今天的支柱产业?我想,除了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之外,还得益于昭通独特的资源优势。地处云贵高原北部的昭通,平均海拔1900多米,年均日照时数1900余小时,高海拔、温差大、紫外线强、日照充足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昭通苹果“色泽鲜艳、肉质细腻、汁液丰富、风味浓郁”的品质优势,此其一。其二,昭通地处滇、川、黔、渝4省市接合部。独特的地理优势,也让昭通苹果占尽了天时地利,解决了“北果南运”的长途运输困难,减少了运输成本。其三,是市场优势。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对优质水果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而昭通苹果的高品质恰恰迎合了市场需求的新变化。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致使昭通苹果对外销售的价格不断提高,利润空间不断增大。加之昭通苹果成熟期较北方提前一个月,昭通苹果捷足先登,拥有了进入国内、外市场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你只管勤劳,好日子已经在路上”。有了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土地上做好“苹果文章”就成了昭通人不懈努力的一个方向。老果园标准化改造、科技种植、精准生产、树立品牌……一系列关于苹果种植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具有“科技含量”,苹果产业逐步向“智慧农业”迈进。两年前,我曾经去昭阳区苹果种植大镇洒渔镇采访,了解到该镇2016年就和北京大学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华农天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深度的合作,全镇主要苹果种植基地均安装了农业数据采集系统,从耕作、灌溉,灾情预警、产品溯源等多个方面为苹果的生长过程提供科技保护。果农可以通过公司的手机客户端实时监测自家果园的气象和土壤条件、果树长势,并采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记录整个农事的操作过程,从而为苹果上市提供最可靠的溯源信息保障。“科技为昭通苹果插上腾飞的翅膀”,用这句话去形容它一点也不为过。在洒渔镇,我见到了苹果种植大户郭世祥。满面春风的他带我见识了自家果园有20多年树龄的“苹果王”。这棵果树可不得了,他家种有果树20多亩,光是这一棵老树的产量就是1000多公斤,有六七千元的收入。老郭说,现在的洒渔镇,谈苹果种植不只是男人们的“专利”,就连村里40%以上的妇女都是苹果种植管理的“行家里手”。从郭世祥的口中我了解到,目前洒渔苹果种植面积达10.1万亩,占全区种植面积的30%左右,产值突破6亿元。群众兜里有了钱,盖起了小洋楼,买来了小轿车。2013年9月,该镇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从过去的“鱼米之乡”变身为现在的“苹果之乡”,洒渔打造苹果产业的步伐越来越铿锵、越来越自信。

  当然,在品牌效应积聚爆发的同时,昭通苹果的质量和产业的后续发展也成为了当地需要思考的问题。路该怎么走?市委、市政府领导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在种植、销售、加工上跟上大数据时代,用大数据来推动苹果科学生态种植,实现提质增效。在产业发展上,走好高度组织化保障,全力打造“第一车间”,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苹果产业链,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四步棋”。“我们不盲目求大,而要求精,更要让400万吨优质苹果成为全国产量10%的精品,成为塔尖上的那10%。”对于昭通苹果,市委书记杨亚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

  “半城苹果满城香”。没错,可以想见,随着一个个关于苹果产业项目的实施建设,未来昭通的百万亩果园将与城市相融,一个产业和景观一体、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苹果之城”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到时候,红苹果带来的好日子还会远吗?!(刘建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