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九龙坡:老市集升级啦 居民有了干净地 菜农有了稳定岗

日期:2019-07-25 09:16 作者: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5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高晓燕)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板镇赶场日。清晨不到8点,农贸市场已是人声鼎沸。“吔,不对哟?”还没跨进市场,66岁的石怀章就觉得不对劲——市场外围几天前还是满地的“野摊”,现在竟原地“嗖”地立起了好几大排规整的1米高摊位,菜、水果、百货、小吃各居其所,留出了宽敞的通道。这时,只见熟悉的菜贩老朱正握着一把葱对着自己打招呼,满脸得意。

  感到惊讶的,可不止老石一个人。这天,无数村民在这个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的老市集,度过了一个格外感慨的全新赶场天。

  几十年的老市集 矛盾一触即发 

  7月24日,笔者了解到,每逢2、5、8,就是石板镇的赶场日。这个赶场日的传统延续了几十年,赶场地从最开始的一条小街不断延伸,售卖物品从简单的食品扩大到日杂百货,就连前来赶场的人,也从石板镇当地居民扩大到了临近几个镇街的居民,加上各地菜农,赶场人数可达近2000人。

  2014年,为了规范经营维持城市环境,石板镇打造了统一的室内菜市场,能够容纳近200个摊位。然而随着市场不断火爆,200个摊位很快就不够了。络绎不绝前来谋生的菜农逐渐占据了市场外围的停车场、人行道、消防通道,且各种品类混杂,席地设摊。

  “最多的时候,人都没得下脚的地方。”老石是陶家人,但到石板赶场已是多年习惯。他说,地摊虽然品种多,但是购物体验并不好,弯腰选完菜,腰痛。

  买菜的不舒服,卖菜的也不爽。“一大清早就要来抢位子,少不了吵架纠纷。”一位卖水果的中年大姐直摇头说,常年蹲着守摊儿,加上潮湿的环境,她得了关节炎。

  城市管理者的烦恼也很突出,执法难度大,不少队员还因为菜农不理解而被打骂过。“现在石板镇返乡务工的多了,人口接近2.5万,到石板赶场的人也越来越多,摆摊是需求,规范也是城镇发展需求。再说,人员如此密集,消防通道又堵死了,安全隐患好大嘛。”

  清洁工更是头痛。每到赶场日中午收摊后,业态混杂的地摊,总会留下一地狼藉、污水横流。

  几十年的老市集,各类矛盾集中到一处,一触即发。

  痛下决心 就地取材改造菜市场 

  今年,石板镇迎来国家卫生镇的新一轮复审工作。农贸市场改造成为当务之急,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只有痛下决心形成合力才能完成。

  这次大行动,由镇党委书记蒙长伦担当总指挥,镇城管大队、社事办、镇党政办、食药监、各村居等多个部门通力配合。镇里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就地取材,将市场外围的停车场划为规范经营区,充分留出了消防通道和人行车行通道,新设的200多个室外摊位约1米高,同步还设置了科学的品类分区、干湿分流,内场门市商户也安装了统一的雨棚。

  干群共建 新市场准时“交答卷” 

  升级打造从7月8日赶场日结束后正式启动,为了不影响正常赶场,施工只能选在非赶场时间,甚至连夜施工。

  升级打造随即也得到了众多居民的高度支持。7月12日晚,石板镇各部门机关工作人员和村居党员、平安家园志愿者一起加入战斗,大家用水泥预制板和砖头,连夜搭建起了最后100多个摊位。当看着新市场初现雏形,每个人都感到欣慰而兴奋。

  7月15日,成为老市集“大变脸”民生工程的“交卷日”。 一个崭新的赶场地儿出现在大家眼前。

  “一下子就变了。”提着一大袋新鲜蔬菜的老石说,距离上一次赶场才几天,“野摊”突然不见了,“我还是第一次知道,这里的人行通道竟然有差不多5米宽,这通透!”

  菜农朱兴维笑着说:“打了这么多年‘游击’,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固定摊位,可以站直了身板做生意,感觉真好。”

  这天,城管队员们也没闲着,为了让各个品类的摊贩顺利找到位置,他们凌晨4点就到了市场,一个个引导摊贩找到水果区、蔬菜区、活禽区、百货区,帮着大家上下货。“现在看着经营场面如此有序,挺有成就感的。”

  建章立制 让干净有序新市场得到长效管理 

  笔者在现场看到,以前赶场日后出现的垃圾满地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改善:每个摊贩都签订“门前三包”,必须对自家摊位产生的烂菜叶、塑料袋等垃圾负责。当天,整个场镇内地面始终保持着整洁。新市场室外硕大的宣传栏里,《农贸市场卫生管理制度》十分醒目。按照其规定,市场执行全日制保洁制度。

  据了解,石板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还将持续进行,“目前我们只是完成了农贸市场改造的框架,接下来还将为每个摊位贴上瓷砖,并且市场为每个摊位统一发放垃圾收容器,引导市场进行垃圾分类,进一步提升农贸市场的品质。”石板镇城管大队负责人介绍。



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