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整治垃圾乱堆乱放问题。该区通过创建卫生村、示范小城镇、示范公路等举措,抓点联线扩面,建立完善了农村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巉口、内官等乡镇利用已建成的垃圾填埋场,加强了乡镇镇区垃圾收集处理,并向村社延伸覆盖;探索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社会单位合作加强农村垃圾收集处置,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进”的原则,在凤翔、李家堡等乡镇推行生活垃圾收运系统BOT项目试点。
着力整治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建立完善乡镇、村组废旧地膜回收机制,加强回收站点运行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结合畜禽养殖禁养区现养区划分,对全区规模化养殖企业、专业户环境情况开展全面排查,督促建立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等污染治理设施并规范运行;逐步完善区域及农村土壤环境监测体系,通过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快推进土壤修复治理,保障农产品和人居环境安全。
着力整治私搭乱建抢栽行为。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严格执行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农村建房审批,引导群众统一风格、规范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规划执法联动机制,发挥乡镇综合执法所职能作用,靠实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切实加大巡查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城乡规划案件,坚决整治私搭乱建、少批多建、未批先建等行为;加强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控制区内抢栽抢种和抢搭抢建问题,沿线乡镇整合力量、加强管理、严防死守,持续推动全区农村环境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