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农村,如果有人金榜题名,考上大学,吃上了国家的饭,那是光宗耀祖之事,也就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愿望了。可如今,农村小伙姑娘考上大学已经不稀奇了,许许多多的农村小伙都圆了“大学梦”,可是,这些年轻大学生毕业后要么“孔雀东南飞”,成了白领阶层,要么在外自主创业,寻求更大发展,就是很少有人回到乡里、村里发展创业,而真正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少之又少。为了把“根”留住,实现乡村振兴事业,2012年以来,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根据省委统一部署,开展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广大农村培养和造就了380多名留得住的新型乡土实用人才。去年11月还成立了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那么,乡村大学生协会成立以来做了哪些工作?在创新创业方面有哪些举措?会员与会员之间能否实现抱团发展、共谋发展、共同致富?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协会、乡镇和大学生家中进行了一次探访。
一、基本情况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是培养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解决农村人才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2012年以来,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积极抢抓机遇,按照“培训一名学员,掌握一门技能,创办一个产业”的思路,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学习培训任务,造就了380多名留得住的新型乡土实用人才,为全县秀美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去年11月筹备组建了“黎川县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现有会员56名,制定了协会成立工作方案、理事会有关工作制度和协会章程,召开了黎川县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选举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及理事成员,通过了协会章程和会员选举办法,创新创业协会为学员回馈乡村、服务乡村、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平台。
二、主要做法
一是创建交流平台。创建了“黎川县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交流群,为乡村大学生提供了创业致富、经验交流、信息共享的空间,及时掌握学员动态和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持服务。
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制发了《关于扶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创业的工作方案》,将工程学员纳入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管理和农村后备干部信息管理,健全并完善信息库服务功能,推荐德才兼备、群众认可、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学员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对71名已任村干部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毕业生,参照大学生村官有关政策对其进行培养使用。对学员创业参照“双返双创”有关政策执行,学员领办示范性、带动性强的农业项目,凡符合扶持政策的,优先给予资金扶持,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按“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标准优先给予贷款支持。
三是营造创业氛围。“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创业,顺应了当前“人人都是创业者”的全民创业时代潮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向乡村大学生宣讲全民创业的意义,鼓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给乡村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同时大力弘扬“务实、奋进、发展、和谐”的创业精神,努力把乡村大学生的创业愿望释放出来,创业热情激发出来,创业潜力挖掘出来,在全县上下营造了鼓励大学生创业、人人创业的浓厚氛围。
四是扶持创业典型。该县注重示范引导,培育扶持乡村大学生创业典型,努力培育一批有理想、会管理、懂经营、能带领导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县委在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过程中,主动搭建自主创业平台,为广大一村一名大学生发挥作用提供舞台,扶持他们带头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和农产品加工、营销服务,鼓励他们带头领办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协会,优先承包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农业技术服务项目,支持他们牵头开发当地优势资源,积极参与各类人才创业项目。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毕业的华山镇洲湖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创办了黎川县船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的发展,他生产的白茶由当初的1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万多亩,产值由当初的几十万元,发展到现在的一亿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农村经济电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黄淑玲专注于黎川农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工作,创办了具有山城特色的淘宝中国黎川馆,把黎川灌芯糖、擂茶、白茶、草菇等最优质的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的形式推销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打造出“寻童记”知名品牌,年销售农产品200多万元。
五是注重跟踪服务。为进一步增强学员创业后劲,县委、县政府遵循“定向培养、量才使用”的原则,比照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对“一村一名大学生”毕业学员自主创业给予优惠政策。县农商银行、邮政银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金融部门,在充分考证的基础上,为其办理小额、低息贷款。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分别建立了“一村一名大学生”信息库,将学员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主要特长、创业意向和创业情况进行入库管理,随时掌握和了解学员的创业动向,关注学员创业情况,破解创业难题,满足学员需求,增添创业动力。
三、存在问题
一是创新创业意识淡薄。首先,农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与所受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许多家庭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把稳定的生活和工作作为人生的目标,认为“学而优则仕”,他们在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上意识过于肤浅。加上创新创业潜在的风险,让家长对创新创业持消极态度,从而阻碍了对农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农村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重偏低。
二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针对农村大学生创新创业,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但是,出台的很多政策只是导向性、缺乏系统的规则,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再加上政府间的联系不密切,使得出台的政策难以操作。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存在种种困难,导致政策的导向性不强。其次,资金扶持力度不足,许多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融资困难,而创业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最大瓶颈。
三是抱团发展意识薄弱。会员与会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缺少沟通联系,由于联系少、沟通少,有些会员相互之间都不认识,他们各自为政,自我发展,致使资源得不到共享,抱团发展的意识不强。
四是学习交流机会较少。协会在开展活动时,一些会员或者学员借故手头忙,不愿意参加协会开展的活动,东来西不就,致使活动无法开展。组织前往发达地区参观学习的机会就更少。
五是监督体制不够健全。乡村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加之政府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运营存在各种各样问题,有些还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失败。
四、四点建议
1、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分析目前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乡村大学生协会应要逐步构建起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体系。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自觉开展信息抱团、技术抱团、资金抱团、管理抱团联合生产经营,通过创新创业环境的构建,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努力把乡村大学生协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黄埔军校”。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的扶持是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重要的环境因素,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是关系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是制定激励政策。各级政府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和乡村大学生的自身条件相结合,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且要提前做好风险预测机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的过程进行监督和保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保驾护航。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乡村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应该多渠道创建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融资条件。国家近几年虽然在创业中提供了很多资助,例如银行贷款,大学生创新创业贷款,但是这些又同时是各种企业的盈利要点,被国有企业所占有。因此对于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困难,首先,政府应该多渠道、多途径为大学生提供支持,适当放宽准入政策、增加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其次,国家应该设立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启动资金,简化大学生创业贷款手续,优化财务管理,确保资金真正用于乡村大学生创业上。最后,政府应该放宽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用优惠的政策吸引投资商投资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3、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支撑,文化氛围是核心。协会要激发乡村大学生的创新、冒险、勇敢的精神,就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的培育与宣传,鼓励学生敢想敢做,运用创业成功案例,塑造成功模范,进行积极引导,强化心理堤坝,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神经,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通过创新创业进一步理解理论、创新与实践的关联性、借鉴性和可行性,引领乡村大学生跨入创新创业人才大潮之中。
4、增强创新创业素质。提升乡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当前,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少,应对突发情况和各种风险的能力不足,但创新创业不会一帆风顺,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面对风险,要直面迎接,沉着冷静,不断学会如何规避风险、化解风险,为以后的创业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就应该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坚定的奋斗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不服输的斗志,能够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挑战敢面对,化逆境为动力。使乡村大学生成为创业创新主力军,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5、树立绿色发展意识。今后,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一定要在推动产业兴旺中发挥示范作用。推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创业成功的会员为其他会员创新创业提供实习、实训和见习服务,带动会员和村民创新创业。要在建设生态宜居中发挥建设作用。要引导“协会”成员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农业+协会”的多村全域旅游模式,推动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带动村民走绿色发展道路。聘请专家或者学者深入乡村或基地讲课,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方法,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组织会员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拓展思路,抱团发展。与此同时,引导会员在带头创业致富的同时,依托产业项目、农创园、产业示范基地、培训基地等平台,向周边群众传授致富经验,带领村民和返乡创业人员共同创新创业,结对帮扶贫困户,成为帮扶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6、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有交流才有思想的碰撞,深交才能实现共谋发展,为此,协会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创新创业大赛,选拔乡村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为广大农民树立创新创业标杆;积极开展学员与学员间,会员与会员间的各种联谊活动,促进创新创业群体的交流进步;积极组织会员参与全国和地域性的“三农”产品展销活动,助力会员把产业做大做强;开展各类交流、学习、论坛和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会员素质。
7、切实加强协会管理。在协会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要防止重组建,轻管理;重发展,轻规范;重数量,轻质量;重帮扶支持,轻监督指导等方面的情况。以“扎根田野、聚合人才、创新创业、振兴乡村”为宗旨,以“共创、共享、共赢,互帮互助,抱团发展”为理念,加强和规范协会建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