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濮阳县“打工经济”蝶变“创业经济”

日期:2019-05-05 08:00 作者:段宝生 通讯员 赵少辉 张志锋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有县、乡政府大力支持,创业环境又这么好,我就回来办了这个厂,给乡亲们提供了一个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让他们不必背井离乡,也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濮阳县海通乡东森产业园内,看着生产线上工人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返乡创业者李曙昌说。

  今年40岁的李曙昌是濮阳县海通乡乔锁城村农民,高中毕业后便开始外出闯荡,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在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但他心中却始终有个梦想,就是要返乡创业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在家乡一系列扶持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驱动下,2018年,他回乡创办了自己的扶贫产业项目——东森产业园,安排当地200多名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就业,还吸纳大量贫困户通过金融小额贷款入股受益。

  濮阳县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农村劳动力达63.4万人,年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38.5万人。为实现“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该县通过强化舆论支持、资金支持、平台支持、技能支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完善乡村创业支持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创建一批返乡创业园,支持发展小微企业,落实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推进扶贫车间建设,为外出务工人员、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就业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创业就业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像李曙昌一样的在外“能人”回乡创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县返乡创业农民工达8239人,其中,2018年返乡创业农民工3551人,创办企业47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家,个体工商户7130家,带动就业5万余人,有效激活了农村发展的一池春水,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无限活力。

  在享受创业担保贷款50万元支持下,农民工孙国义返乡创办了徐镇镇国义门业有限公司,带动就业65人,该公司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濮阳市重点企业。为加强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让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得到充分释放,濮阳县不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针对个人创业、合伙经营、组织就业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服务,累计为5812户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3008万元,财政贴息4031万元。在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持续扶持下,涌现出一大批像孙国义一样的创业典型和创业带头人。

  濮阳县通过示范效应和优惠政策引领,多渠道促进创业就业。在全县建成了创业孵化园(区)4家,对在创业孵化园(区)内创办实体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发放创业(运营)补贴95.5万元。为鼓励返乡创业带动就业,该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202.23万元作为奖补,建成扶贫车间230个,带动1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吸纳更多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开展“互联网+”创业,投入资金1455万元,建成电商服务站1027家,从事电子商务就业的返乡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达3万余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