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青海:创建绿色有机示范省我们在行动

日期:2019-04-17 10:50 作者: 来源:青海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也是农业发展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资源。依托青海省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资源优势,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设计,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立意在生态,工作在农业,成效在市场,受益在群众,是促进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多赢”之举。暮春四月,沉寂的田野呈现出勃勃生机。春风细雨中,青海省各地拉开了春耕春播的大幕,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经济聚焦

  “厂家把有机肥料送到我们各个收购点上以后,收购点首先要采样,你看,今天采样的时候发现你们的袋子比较小,不符合规范。应该是能装一公斤的牛皮纸袋,一次取两份样品,装进两个纸袋,用胶带密封,并且在密封条上要我们双方签名盖章。”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春耕现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对首批送往田间地头的有机肥进行采样,工作人员详细为有机肥生产企业人员讲解有机肥送达后采样和抽检的程序。

  “今年是全省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工作的头一年,首次在全省大面积推广有机肥种植,为确保种植户用到合格产品,我们严格规范有机肥生产。”互助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局长雷生胜说。

  “从今年开始,青海省利用5年时间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打造全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构建以绿色为导向的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到2023年实现全省农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全覆盖,绿色防控全覆盖,农药使用量减少60%以上。”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巩爱岐介绍。

  据悉,今年,青海省将在7个市州、19个县(市、区)及11个国有农牧场的农作物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全省实施有机肥全替代化肥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点面积114万亩(每亩≈0.067公顷),有机肥的用量大约20万吨。

  “现在,全省的春播已经陆续由东向西全面展开。今年青海省紧紧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在农业生产上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有机肥替代化肥,在114万亩的试点面积上,全部实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同时全面开展绿色防控技术,替代化学农药,提高我们的农产品品质,为打造我们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率先走出第一步。”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胡瑞宁告诉记者。

  今年3月,青海省与农业农村部就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签订了部省共建示范省的框架协议。农业农村部将在组织领导、技术人才、政策支撑、项目资金投入、行动实施等方面加大对青海的支持力度,推动示范省建设,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目前,青海省已确定了《全省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总体思路和2019年试点方案》。按既定的总体方案和今年实施方案,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实施。省财政厅已将省级补贴资金下达至各试点市(州),试点县和农牧场,正在开展有机肥招投标工作,有些试点地区已经完成。”胡瑞宁说。

  让农民成为最大受益者

  互助县卓威远镇卓扎滩村,开着拖拉机在田间忙碌的种植户贺德全,脸上挂着舒展的笑容。贺德全是地道的农民,家里有9亩地,每年都会种一些土豆、小麦、大豆、油菜籽等农作物。但贺德全发现,化肥的长年使用,让作物的品质越来越差,土壤板结越来越严重,重茬更是产量越来越低。尽管化肥用量在逐年提高,但原本就贫瘠的土地却越来越差。贺德全着急上火,但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今年青海省实施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让贺德全高兴异常,“我们以前一般上化肥就是磷肥、二铵、尿素之类的。再就是家里的家粪,家粪一亩地要上一立方米多点儿,根本不够用。有机肥以前我们没有用过,听技术员说,有机肥就是能让土壤不板结,更松软,种出来的东西更好,对我们农民还有补贴。”

  据了解,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采取“政府补贴有机肥、部分绿色防控和减产损失,地方配套有机叶面肥,农民自筹病虫害绿色防控”多渠道筹资的办法。

  今年省财政厅将筹措资金近5.6亿元,支持试点地区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支持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有机叶面肥,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支持农作物减产补贴,扶持有机肥生产企业提升加工转化能力。

  “我们今年组织示范县农牧部门负责人和全省规模有机肥生产企业召开产品供给定向对接会,使企业根据需求加快生产储备,给企业吃‘定心丸’,并按照扶强、扶优、扶大的原则扶持壮大全省有机肥企业。同时,确保地块、有机肥和人员的具体落实,压实农技推广人员责任,按照定人定片定任务的原则,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做好技术指导,确保技术服务不脱节。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做好宣传工作,转变群众观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群众成为减量行动的最大受益者。”胡瑞宁表示。

  “这个项目我们互助总的面积是7.5万亩,现在已经在全县14个乡镇全部落实下去了。有机肥的招标工作,也已经全部完成,总共有11家企业中标。计划采购有机肥25000吨,目前通过招标公司竞标以后,实际采购了29000吨。目前这些工作也已经全部安排下去了。”雷生胜说。

  据了解,2019年仅海东市互助县,在试点工作范围内,包括药材2万亩、设施蔬菜0.5万亩、陆地蔬菜0.2万亩、马铃薯2万亩、蚕豆1万亩、油菜1万亩,不同作物有不同的补贴。而这一政策,对农民们来说,无疑是一大好消息。

  “政府要指导有机肥生产企业进一步严格生产标准,加大科研投入,把好质量,提高肥力,做好售后服务,完善有机肥销售点,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放心有机肥。”胡瑞宁表示。

  “青海省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牛羊存栏有2000多万头只,有2800余家规模养殖场,每年可提供1500万吨左右的有机肥原料,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特别是通过化肥禁用、农药减量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有利于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打响‘青字号’农牧特色品牌,牵引带动青海省‘三农’工作走向高质量发展。”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玉虎说。

  优新技术提供支撑

  “除114万亩的试点面积,今年全省其它地区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实施有机肥加配方肥技术模式,继续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力争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18年减少20%以上。这项工作现在的顺利实施,为全省的春播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也为我们明年大面积全面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胡瑞宁介绍。

  “要真正实现有机肥全部替代化肥,用绿色防控技术,完全替代我们以前的化学农药的防治,这对我们技术部门来说,也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李吉环认为。

  李吉环介绍,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立足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3月中旬在互助、大通、平安和湟中等地安排了水溶肥+微肥、水肥一体化、蔬菜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试验,研究和总结绿色农业技术新模式,为全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据了解,试验示范新型节能增效的施肥、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农药减量使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能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的顺利实施,又可以筛选出适合青海省的化肥农药使用的替代技术,把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平。

  为顺利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举办了全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技术培训班,全省14个县和11个农场的技术骨干均参加了培训。紧接着,各示范县也举办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培训。

  共和县作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县,今年,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面积2.2万亩,在塘格木镇、切吉乡、铁盖乡、沙珠玉乡四个乡镇实施,其中,青稞试点面积2万亩,蚕豆试点面积0.2万亩。

  “在青稞生产区和蚕豆生产区设立青稞草害危害损害试验、有机肥替代化肥效果试验和蚕豆有机肥、密度筛选三项试验,为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试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采集试点区青稞、蚕豆前后10个种植点土样进行20项次的数据化验测试,了解土壤养分变化情况。”李吉环介绍。

  共和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正是春耕备播时节,为不误农事,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争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行动第一年“开门红”,该县及早安排部署,明确责任分工,加快有机肥政府采购,落实项目试点地块,搞好试验示范研究,做好农业技术指导,全力做好试点行动基础。目前,已完成有机肥替代化肥效果试验和蚕豆有机肥、密度筛选两项试验田的种植。

  合力攻坚稳步推进

  “到2023年实现全省农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全覆盖,绿色防控全覆盖,农药使用量减少60%以上。”实现这个整体目标任务艰巨繁重。青海省将计划分“试点先行、扩面增效、提档升级”三个阶段推进。

  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监管处处长熊进宁介绍,今年,全省将按照“源头赋码、来源可査、标识销售、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全程监管”的要求,重点探索建立牦牛藏羊可追溯体系,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追溯管理。目前,省级追溯平台已经搭建完成。

  “在组织完成调研的基础上,已编制完成总体方案和今年的实施方案初稿。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今年将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和积极性的示范县开展整县试点。全省将安排资金0.6亿元支持开展牦牛藏羊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安排资金0.1亿元有序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牧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熊进宁说。

  目前,牦牛产品高端策划已经完成,各相关部门按照方案内容尽快实施,落地见效;《“青字号”特色农牧业品牌创建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也已完成,将相继开展藏羊、青稞、冷水鱼、枸杞公用品牌的高端策划工作,集中力量打造最亮品牌。

  据悉,目前,农业农村厅已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互助县、贵德县、门源回族自治县组织安排开展不同畜禽、不同规模、不同模式的畜禽粪污处理技术示范和典型培育。整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建设项目资金已全部切块下达到各项目县,各县按照方案要求抓紧施工进度。兽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逐步推开,制定了兽药回收处置制度、工作流程、回收及处置台账。目前,全省建立兽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点328个。

  同时,继续完善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三级平台建设。各平台紧紧围绕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要求,开展方案的编制工作,重点突出农药化肥替代技术研究攻关、绿色高效技术研发和集成,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已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及湟中、大通、民和、贵德4县建设农业有害生物监测站和网络平台,总投资1270万元,已到位500万元。将全省50万亩种子基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扶持麦类作物三圃田以及青稞、藜麦、杂交油菜特色作物制繁种基地建设。(责任发布:李元秀(实习))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