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朝阳市农委获悉,为更好地完成今年全市玉米螟绿色防控任务,保障朝阳市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有效降低病虫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日前,朝阳市农委举办防控技术培训班,并通过6项务实举措,全面提升绿色农产品含金量。
会上,省植保专家详细讲解了玉米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玉米螟绿色防控与玉米病虫害识别防治技术,整个授课注重科学研究与朝阳市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学员获益颇丰,为下一步全市开展玉米螟防控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全力做好今年全市玉米螟防控项目实施工作,朝阳市农委明确了6项举措。
一是充分认识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的重大意义和责任。
近年来,全市玉米螟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态势,直接影响了玉米产量和质量。实施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生物防治能力建设,最大程度降低病虫灾害损失,确保全市粮食稳产、增产和质量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是全力搞好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
以土传病害防控技术推广为基础,同时推广诱虫板、防虫网、生态控制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以及先进适用的新型药械施药技术,实施集生态、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防治技术,以减少土传病害和地上病虫害危害,减少农药在土壤和蔬菜中的残留,生产绿色蔬菜,促进全市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力求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是全面贯彻落实项目的技术路线。
各县(市)区要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及产品质量为核心,以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为支撑,全程应用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非化学防控技术,使玉米螟防控完全实现无化学农药投入。在实施技术上要采取“1+1”模式,即全市446万亩项目实施区实现“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这一核心技术。朝阳市今年在喀左县、建平县、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实施土传病害和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3000亩。其中,实施土传病害防控300亩,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虫害综合防控集成技术2700亩。项目完成后,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病株率由45%以上降低到5%以下,地上病虫害防控效果达到90%以上。
四是深入开展技术宣传培训与指导。
各级植保部门要进一步做好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加强系统调查研究,科学合理布局监测站点,全面实行网格化监测,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短信、微信等方式,大力开展推广项目工作宣传,及时准确发布重大病虫情报预报。
五是加强资金管理。
充分利用财政补贴资金,切实加强项目管理,严格资金和物资监管,严禁挤占、挪用补助资金和补助物资,确保项目顺利执行。
六是全面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全市植保系统广大干部要深入防灾减灾工作第一线,随时监测当地的病虫发生情况,并及时向县、市植保部门汇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更好地完成全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和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