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春风十里,走在鸡西市虎林的田野上,随处可见整地的机械和忙碌的农民。虎林市太平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1500亩小麦已播种下地;签了订单的农民已选购好了芽豆和红小豆种子;种鸭稻的正在联系鸭子,种木耳的正在摆菌袋……农业供给侧改革如何改?面对粮食市场化怎么办?虎林农民用实际行动奏响了“调优、调强、调新”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交响乐。
调优——优品种优品质
在虎林市东诚镇复兴村的虎林市良艳种植专业合作社内,社员们正在最后确定种植红小豆、芽豆、鸭稻、打籽西葫芦等作物的订单。这是虎林市今年调优种植品种的一个缩影。
2017年,虎林市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稳中有进,全市总耕地面积257万亩,按照“稳粮、扩经、增效”的调整思路,水稻种植增加到160万亩,玉米种植减少到20万亩,大豆稳定47万亩,高效经饲作物增加到30万亩;建立了15个种植结构调整示范区,通过政策宣讲、企业引领、订单种植和大力推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种植结构已经从传统三大作物扩展到豆类、瓜类、药材、饲草、果蔬等几十种。
东诚镇复兴村农民李明建的40亩旱田一直种玉米,随着玉米取消保护价,他今年选择种植效益好有市场的芽豆。许多农民依托龙垦粮食公司、完达山酒厂等企业,种植红小豆、高粱、小麦等。在品种上优化的同时,还向品质要效益,重点发展绿色有机种植。复制鸭稻生产模式,推广有机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增加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面积9万亩。
调强——强设施强科技
眼下正是水稻生产的稻种催芽育苗阶段,地处虎林第三积温带的东部乡镇农民用先进的智能催芽设备替代了传统的土炕催芽法,现代技术可保证出芽率达到98%。据虎林市农业局生产办主任曹刚介绍,虎林市属160万亩水田,建有大型水稻智能催芽室31个,可覆盖全部水田的催芽工作,有些偏远地块成本太高,农民就选择小型智能催芽设备,为了提高农作物的品质,虎林农民用科技的意识增强。虎林农业部门也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完施科技设施。今年新建育苗大棚小区57个1700栋棚、散棚1200栋,全市育苗大棚达到3.2万栋。继续借助“互联网+”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在去年建成“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11个(含省级样板基地4个)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建3个。建设内容包括“一个中心、五大系统”。“一个中心”即: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安装了LCD拼接显示平台及其支撑系统、通信系统,可全方位展示基地建设情况,可调取每一个示范基地农田作业视频、在线监控田间环境数据等相关资料。“五大系统”是农业环境监控系统、农田作业视频监控系统、病虫害在线监测系统、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查询和专家咨询系统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不仅提高粮食品质,多项指标的全程监控也为对接市场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去年六人班村水田示范基地与绿都集团签订有机水稻销售合同,利用绿都集团网络平台销售有机水稻,按每斤4.5元计算,亩纯增收800元—1800元。
技术的强力支撑,让虎林的农民有了底气,目前,虎林36家合作社及三品一标企业加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消费者可利用手机扫码,获取基地生产全程信息和实时监控视频信息,提高了生产环节透明度和销区市场的信任度。
调新——新农民新思路
“我4月去深圳,5月去上海,为我们的有机鸭稻找销路,春天手里掐着订单,秋天腰兜才能鼓起来……”说话的这位是虎林市良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国良,这位虎林新型农民的代表,正在把他种植50亩有机鸭稻收入25万元的经验传授给各乡镇农民。“我们的有机鸭稻是通过203项标准检验的,只要你种的东西好,就不愁卖。”宋国良以多次参加国内一线城市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会的亲身体验为虎林农民上了一堂生动的种植结构调整课。
面对变化与挑战,如何引领农民把握正确发展方向,成为调整种植结构的关键因素。虎林市通过举办农民创新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专家讲座与种植结构调整典型现身说法等形式,围绕农业“三减”、“互联网+农业”、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等新模式新业态,引导农民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从追求产量向追求效益转变。虎林市农广校校长刘爱武说:“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中旬,我们开展了3期农民创新创业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有215人受训,农民参与的热情与效果是前所未有的。思路决定出路,与时俱进的新思想提升了虎林农民的整体素质。”
虎林有农业实用人才8046人,虎林农业部门邀请省级农业专家开展专项学习与本土典型引领相结合,对农民进行思想引导,培训虎林市农民学习相关知识,为农民探索致富新思路夯实理论基础。
近期,虎林组织开展了木耳栽培技术、鸭稻种养技术、北药种植技术3个专项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会,培训种植大户210人次。宝东镇、珍宝岛乡等乡镇带领千亩以上北药种植大户“走出去”,分赴依兰药材种植基地、吉林药材批发大市场和安徽亳州药材批发大市场,学习北药种植实用技术,掌握药材市场信息。
截至目前,虎林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今年计划发展鸭稻、蟹稻等有机水稻种植面积10000亩,计划依托龙垦“天粒达”公司、完达山酒厂、良艳合作社发展红小豆、芽豆、高粱等杂粮杂豆面积35万亩,计划新发展地栽木耳500万袋,计划发展青贮、紫苏、谷子、果蔬等经济作物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