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近年来,莱芜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在提升壮大“三辣一麻”“三黑一花”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建设茶叶、中药材、食用菌、草莓等新兴产业,培植一批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实现农业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创新发展的莱芜样本。
智慧农业:让农业张开双翼
3月22日,在嬴泰田园前来旅游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高标准草莓温室大棚内空气温暖湿润。生产的有机草莓卖到60元/公斤,一个草莓大棚销售收入达30万元以上。公司经理潘林香告诉记者,我们采用的是立体式栽培草莓,大幅提高温室空间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据了解,立体栽培以现代科技为发展背景,科学集成先进农业技术,是一项节水、节肥、增产的种植技术。该技术通过四周竖立起来的柱形栽培或者以搭架、吊挂形式按垂直梯度分层栽培,向空间发展,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以提高土地利用率3~5培,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4倍。
采摘游客朱女士表示,到采摘园摘草莓,既能近距离地了解草莓的种植过程、生产环境,而且产品无任何污染,口味纯正,达到有机标准。有这样一个采摘的地方,可以带着孩子前来感受现代先进生产科技的魅力。
作为立体式栽培“敢吃螃蟹”的人,潘林香为促进草莓联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青岛农业大学姜卓俊教授、山东农业大学教授骆洪义和市农业局专家的精心指导下,2016年底建设莱芜市草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确立《草莓无土栽培技术规程》、《草莓育苗技术规程》和《草莓设施栽培技术规程》3项农业技术规范,通过无公害、省力、低成本、高效草莓立体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共推广面积238亩,效益27.36万元/亩。
“由于立体式培技术前期投入比较大,目前大多应用于观光农业中,普及还有很大的难度。希望该项技术不断进行改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真正的广泛的投入到实际农业生产中。”潘林香说。
创客农业:释放农业发展新活力
在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各式“土生土长”农业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使这里生产的特色蔬菜鲜嫩可口、营养丰富、绿色无公害和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例如,针对雾霾阴雨低温寡照天气情况,合作社积极引进植物补光灯设备,让社员不再看太阳的“脸色”吃饭。这种“小太阳”不仅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叶绿素含量,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进行,作物的产量也增加,口感好,创意种植让农业生产一举多得。
据合作社经理陈明新回忆,2015年11月份由于受到雾霾天气影响,合作社损失100多万元。“连续1个多月雾霾阴雨天气,长时间不见太阳,导致大棚蔬菜长势慢,这次惨痛的教训让合作社‘谈霾’色变。经过多方论证考察,蔬菜大棚新上300只补光灯。”
所谓创客农业,是指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融入科技、人文等要素,把传统农业发展为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
像茶叶产业,莱芜市借鉴其它北方产茶区成功经验做法,以标准化生产为提升引领,以茶标准园基地建设为依托,以科技创新推广应用为支撑,着力增加茶产业发展的品牌内涵,走茶旅一体和特色产业扶贫的路子,努力实现莱芜茶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据悉,莱芜市从事茶叶种植的广大茶人在“南茶北引”的基础上,已从茶叶种植星星点火发展到现在茶叶生产遍地开花。“作物越往北,它的生长期越长,这样它的营养物质就积累得更丰富。在北方光照下这种温差大,氨基酸的含量就高,它一喝起来清爽度就比较好。”山东五福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守祥说。向北,每高出一个纬度,温度就会低0.6摄氏度。过去,受设施和种植技术的限制,北方种茶的越冬问题很难解决。可在广大茶人眼里利用大棚找到了办法。
一位资深专家说,“如何让我们的种植农业的这些新农人们,他们能够去生产出这种有品质的农产品,让有品的农产品卖给有品的消费者,那第一个品是品牌,第二个品是品位,我要让这两方的人对接在一起,这是我们最终实现的目的。”
农业废弃物再循环:实现农业资源高效综合利用
在过去,一根秸秆就只能是一种废弃物。而今,通过再循环综合利用,已经全身变废为宝。
不用粪、不用肥,只用秸秆种大棚蔬菜,在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少大棚的确确就是这样种的,而且还种得还很好。这种新技术蔬菜长势好,提前上市,而且改善产品品质。
据统计,大棚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每亩可降低成本50%,平均每亩增产30%以上,增收40%以上,效益相当可观。明利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用秸秆反应堆种植的芹菜芽嫩、脆、香、甜,被称为“水果型芹菜芽”,每公斤售价达到56元,亩产值达到14万元;韭菜每公斤卖到80元,亩产值10.6万元。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以秸秆替代化肥,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密切结合农村实际,促进资源循环增值利用和多种生产要素有效转化,使生态改良、环境保护与农作物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相结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开辟新的途径。
与此同时,秸秆养殖食用菌,实现二次增值,效益翻番。为此,莱芜市将着眼于资源高效循环综合利用,计划实现一年两次生产,加快推广袋栽原料二次利用技术,有效地实现农业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鑫汇食用菌联合社社长张松杰告诉记者,秸秆基料化利用主要以玉米秸秆、玉米芯、小麦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如山东嬴汇食用菌公司、莱城区双荟菇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食用菌生产企业利用73%玉米秆(粉碎),25%麸皮,1%石膏,1%蔗糖生产食用菌,生产后的废菌渣(菌包)作为良好的有机肥料回田下地。
当前,莱芜市加快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不断培植壮大新兴农业产业和新增长点,全市以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和循环高效农业为代表的特色现代农业正走在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莱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