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盐池县突出特色培育产业成为宁夏第一个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县

日期:2019-01-10 00:00 作者: 来源:宁夏农业农村厅信息中心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盐池县地处陕、甘、宁、蒙四省七县交界处,属于老、少、边、穷地区,辖8个乡镇、1个街道办,面积8522.2平方公里,总人口17.2万,其中农业人口14.3万人,有贫困村7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1203户32998人,2018年成为宁夏第一个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县。

  一、坚持政策引导,项目扶持,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每年研究出台滩羊等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相关政策文件,整合捆绑财政、项目、金融等资金12亿元以上,推动滩羊、牧草、小杂粮、黄花菜、中药材“1+4+X”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做强滩羊产业。坚持把滩羊作为全县头号特色富民产业,从标准化生产、质量追溯、品牌宣传、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进行扶持。培育了鑫海、宗源等龙头企业18家,发展滩羊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近500家,建设养殖棚圈3.3万座,规模化养殖基地326个,形成了“企业+协会+养殖园区+养殖户”的滩羊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农户1.98万户,全县滩羊饲养量315.7万只。二是做大黄花产业。出台了黄花种植、晒场建设、托盘购置等扶持政策,培育从事黄花菜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3家,注册“惠萱王”“坤美”等黄花菜商标10个,制定了《宁夏露地黄花菜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指导农户开展标准化种植,带动贫困户发展黄花菜8.1万亩,年产鲜菜1.8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三是做优小杂粮产业。加大对小杂粮规范化种植、社会化服务、品牌化营销等环节扶持力度,建立以荞麦为主的绿色小杂粮基地40万亩,培育对了、山逗子等小杂粮加工企业10余家,年加工小杂粮1.2万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出口日、韩等东亚国家。四是做实牧草产业。全县种植一年生优质牧草10万亩,制作青(黄)贮饲草15万吨,促进草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坚持示范带动,融合发展,建立稳定长效减贫带贫机制。大力实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四个一”示范带动工程,培育扶持产业扶贫示范村8个、龙头企业7家、专业合作社70家、致富带头人390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上联市场,下联企业、基地和农户,将千家万户连接起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龙头带动型产业扶贫模式。成立盐池滩羊产业化联合体和宁鑫现代化生态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标准化生产、订单收购、线上销售、兽药服务、技术指导等带动贫困户发展滩羊养殖,形成“共建共享、企农共赢”利益链接机制,保障滩羊肉优质优价,带动农户增收。二是建立“支部+带头人+农户”的支部推动型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赋予贫困村贫困户更多财产权利,全县选定11个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村,每个试点村扶持资金200万元,由贫困村自己创办经济实体,如花马池镇惠泽村成立便民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村民变股民,开展肉牛养殖200多头,合作社资产近700万元,村集体、村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升。三是建立“协会+合作社+农户”的协会拉动型产业扶贫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滩羊协会,实行“县统乡、乡统村、村统组、组统户”统一出口的滩羊养殖营销模式,既保证了企业有稳定优质的原料来源,又实现了滩羊肉优质优价不愁销路。

  三、坚持金融创新,精准施策,破解优势产业发展融资难题。坚持走“依靠金融推动产业发展,依靠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一是加大金融信贷扶持。积极推进盐池滩羊产业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开展龙头企业+农户滩羊综合性金融服务“滩羊银行”模式,助推农户、企业、产业的协调发展。为603户农户财政支农贷款3.9亿元,贴息603.62万元。二是创新产业扶贫保险。创新探索了滩羊基础母羊养殖保险等10种特色保险,采取农户自由选择险种,政府补助保费方式,为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保驾护航。2018年全县3851户投保羊57.4万只,总保费1844.7万元。

  四、坚持科技引领,强化服务,夯实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础。组建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专家,县、乡(镇)农技人员为成员的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团队,根据贫困户技术需求,针对“1+4+x”特色优势产业,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指导、电话咨询等方式,在全县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284人次,使5.6万农民掌握种养殖实用技术。特别是在养殖规模大、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养殖场中,创建草畜节本增效科技示范点,为培训实用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