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让鄂产猕猴桃重返“黄金时代”

日期:2019-01-07 14:40 作者: 来源:湖北农业信息网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湖北是世界猕猴桃的原产中心之一,然而湖北人吃的多是外产猕猴桃,这一尴尬局面有望被打破。今年,湖北省出台《湖北省推进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力提升全省猕猴桃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做出特色,做强品牌。

  湖北省猕猴桃产业如何发力,重回“黄金时代”?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省农业农村厅经作处相关负责人。

  为何要鼓励发展猕猴桃产业?

  猕猴桃被称为“Vc之王”,营养价值高。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国,2017年猕猴桃种植面积346.8万亩,产量244万吨,分别占世界总面积67%和总产量60%。湖北省人工栽培猕猴桃历史悠久,科技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据介绍,猕猴桃原产地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上世纪,新西兰一些专家来到这里,将猕猴桃种子带回国,在当地农场栽培,随后,美国、丹麦、荷兰、南非等国逐渐引种,新西兰猕猴桃迅速繁衍成为世界青睐的水果品种。

  “湖北省资源优势好,但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作处相关负责人坦言。

  据了解,全省目前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有15.4万亩、3.54万吨。相比陕西、河南、四川等省份,湖北省产量少、只是季节性销售,处于区域市场的边缘地位。

  经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省级层面推动猕猴桃产业发展,全面构建支撑体系,将有利于全省猕猴桃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将猕猴桃打造成湖北省第四大果品

  湖北省是全国水果生产大省之一,柑橘、桃、梨是三大主要果品,其中柑橘面积和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五位和第六位。

  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力争将猕猴桃产业打造成为全省继柑橘、桃、梨之后的第四大特色水果产业。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种、规模、效益等培育。从品种看,要在猕猴桃种质资源研究及新品种培育方面发力,形成主导品种明确、成熟期配套合理的生产格局。从规模看,全省种植面积翻一番,达到30万亩;产量突破20万吨,新增15万吨以上。从效益看,制定全省统一的猕猴桃种植技术规范,实施猕猴桃高品质栽培,实现高效益目标,亩均产值超5000元,年农业产值超15亿元。

  品牌是产业发展的重心。方案明确,打造1-2个知名度高的区域公用品牌,培植3-5个高端企业品牌,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两大市场。

  建设一批猕猴桃特色小镇

  湖北省已形成4个猕猴桃生产区,即武陵山、幕阜山、秦巴山以及大别山猕猴桃生产区,占全省猕猴桃面积80%以上,尤以幕阜山和武陵山区发展基础最好。

  全省将建设幕阜山和武陵山特色猕猴桃优势区。以赤壁市为中心,覆盖咸宁市和武汉市,建设基地面积超10万亩的特色猕猴桃优势生产区。以建始县为中心,覆盖恩施州和宜昌市,建设基地面积超8万亩的特色猕猴桃优势生产区。

  建设猕猴桃特色小镇,也被列入规划之中。在猕猴桃生产基础良好的县(市、区),确立猕猴桃主导产业地位,建设高端猕猴桃果品供给基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小镇大产业,形成集商业、旅游、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充分体现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

  标准化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湖北省将在武陵山、幕阜山、秦巴山、大别山四个猕猴桃生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建设一批规模在500亩以上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实行猕猴桃绿色生态化栽培,实现高品质、高效益。

  研发系列猕猴桃深加工产品

  在特色猕猴桃优势区,全省将建立现代化猕猴桃果品商品化处理中心,以及冷库贮藏设施,配套交易场所,发展冷链物流,实现贮藏能力占相应地区猕猴桃产量的60%以上。在重点企业、大型基地建设猕猴桃预贮库,力争90%以上的猕猴桃果品能经过预冷处理。

  未来,鄂产猕猴桃饮料、果脯、饼干等系列加工产品将走进超市。湖北省已经组建猕猴桃产业技术创新团队,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省农科院果茶所、十堰市农科院、宜昌市农科院、黄冈市农科院为主体,联合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从饼干到果粉、保健胶囊等猕猴桃深加工产品,逐一攻克难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