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永昌县:跑出现代农业“加速度”

日期:2018-10-23 08:54 作者:张铭功 来源:甘肃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近年来,永昌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推动农业由“量”向“质”转变

  金秋时节,永昌城关镇、焦家庄、红山窑等蔬菜种植基地,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民们正在采摘新鲜蔬菜,准备冷藏保鲜向外地发送。以胡萝卜、洋葱、娃娃菜等为代表的高原夏菜,已成为永昌一张叫得响的“名片”。

  永昌县土壤肥沃,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特别是远离污染,作物病虫害发生轻微,农业生态环境优越。围绕资源优势,全县形成高原夏菜、肉羊、制种等主导产业重点突破,马铃薯、优质饲草、中药材等后续产业跟进发展,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推动全县农产品生产从“量”向“质”的转变。

  “我们高原夏菜面积达到20万亩,优质饲草20万亩,优质特色作物68.3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1.9%。发展日光温室、拱棚、食用菌棚1.1万亩,全县高原夏菜产量达60万吨……”县农牧局负责人说。

  在积极推进传统养殖场和低层次养殖小区规模化、标准化改造的基础上,全县着力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24个,规模养殖户达1.8万户,羊饲养量达160万只,牛饲养量7万头。

  集中、集聚、集约,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10月,位于红光园艺场的甘肃元生科技公司田园综合体项目还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这个由本县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投资打造的全产业链“羊文化”生态田园综合体,集生态养殖、有机种植、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科普教育、创新创业、研学体验、健康养老、扶贫开发等于一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永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张希云信心满满。

  永昌县突出集中、集聚、集约,在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等方面狠下功夫。通过积极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先后建成清河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东河节水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园、城郊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园、西河草食畜牧业和食用菌产业示范园、河西堡“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园,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80家,家庭农场201家,建成农产品配套冷链贮藏设施50处共35万立方米,逐步形成以示范园区为引领、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同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推进先进适用农机具集成创新,构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先后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亿元,补贴投放各类农机1.46万台(套);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80.9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3.6%。全县建成以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面积37万亩,土地流转52.27万亩,为农业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近三年累计举办培训班270余场次,培育新型农民1320人,培训农民3.5万人次,发放资料4.5万份;建立农牧业试验示范点40多个,引进农作物新品种50多个、新技术20多项、开展试验示范60多项次。测土配方、膜下滴灌、简约化栽培等现代化种植技术不断推广,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建标准、创品牌,全面提升农产品综合竞争力

  “品牌叫得响、质量过得硬、市场反响好”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永昌县以标准为支撑,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追溯体系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工作。2016年,永昌县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截至目前,组织修订胡萝卜、肉羊等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33项,基本形成特色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执法有标可判,农产品质量抽检年均合格率达99%以上。全县已创建省级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省级绿色食品原料(胡萝卜)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啤酒大麦)标准化生产基地21.3万亩,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7个。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7.2%,标准化生产面积和养殖规模分别占农产品生产总面积和养殖总规模的67%和61.8%。

  强化农业“三品一标”品牌培育,扶持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对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名牌农产品等品牌产品加大支持力度。全县注册以元生北山羊肉、永昌高原夏菜及思域大麦茶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品牌29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0个,啤酒大麦、胡萝卜和肉羊三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效应已显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