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谱写乡村振兴的“襄城篇章”

日期:2018-10-11 08:43 作者:宋广军 通讯员 王丽飒 蔡曼玉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绿水青山间整齐坐落着一栋栋窗明几净、精美别致的农家小院;洁净的水泥路延伸到家门前,房前屋后红花绿树环绕……这是记者在襄城县姜庄乡郜庄村看到的乡村美景。然而,这只是该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剪影。

  今年以来,襄城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提升农村“颜值”,厚植农业“家当”,提升农民“底气”,将一幅祥和秀美的乡村新图景描绘得愈发清晰。

  改善人居环境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改善的就是乡村人居环境。

  襄城县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以提升村容村貌、街容街貌、户容户貌为主要内容,以治污、治乱、改水、改厕为着力点,启动乡村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掀起了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高潮。

  “垃圾乱倒、秸秆乱堆、牲畜乱跑……”村民日常是“端着饭碗闻异味、住房内外苍蝇飞、新鞋刚换沾满灰”的生活,这是人们印象中的农村。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象,襄城县建立了县委、县政府两办督查室、县人居办督导组、乡镇督导组三级督查网络,同时严格按照“五有”(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有完善的监督制度)和“四个环节”(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要求,建立“户投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处理体系,为全县448个行政村(社区)配备1811名保洁员,为每个保洁员配备保洁设备,为每个乡(镇、街道办)配备垃圾清运车辆,全县新建垃圾收集转运池199个,充分满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转运需求。

  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四大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任务。该县加大陈年垃圾清理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实施乡村清洁“百日攻坚”行动,对田边地头、坑塘沟渠、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公共场所的积存垃圾、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取缔农村旱厕,在全县范围进行统一排查,建立拆除台账,要求乡镇限期拆除;根据不同区位和经济条件、人口聚集度等因素,分类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小型人工湿地、氧化塘、无(微)动力污水净化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对农村河塘沟渠进行清淤疏浚。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改善人居环境,是为了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襄城县县长孙毅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县共集中清理农村垃圾76000多吨;新修和改造农村道路325.22千米,整修路面路肩1400多公里;整治空心村1万余亩,全县新植绿化树木400万余株,新增绿化面积8.17万亩;拆除旱厕235座,基本实现了全县城中村、城郊村无旱厕;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县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74座;清理坑塘、沟渠和大小河道232公里,基本实现了水净、岸绿。

  特色小镇激活乡村发展引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建设特色小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和重要抓手。以此为契机,襄城县积极探索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的进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步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村庄规划,在突出各村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不同特色的前提下,深度挖掘村庄生态人文资源,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

  该县按照“宜土不宜洋、宜淡不宜浓、宜简不宜繁”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原则,坚持就地取材,依山就势搞改造。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重点狠下功夫,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扎实推进百村景区化建设,培育文明新风、注重家风家教、传承乡村文脉,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着力把各村所具备的生态环境、乡土文化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发展美丽农业,促进农家乐、休闲农业等乡村旅游业和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布局优”“颜值高”“亮点多”的格局,让美丽成为富民强村的生产力,增强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全县共打造美丽乡村16个、示范村98个、达标村225个。其中,紫云镇已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卫生乡镇,库庄镇和范湖乡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乡镇;汾陈乡已完成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申报工作。

  特色产业带动乡村繁荣兴旺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特色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为了给乡村振兴提供更强大动力,襄城县以开展生态修复建设工作为契机,以打造特色林业产业为目标,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力求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变为“金山银山”。

  国储林基地项目的建设,为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有效提高当地森林覆盖率的前提下,也为项目区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前期的林地清理、整地、植苗造林、抚育管理等工作,让许多百姓可以就近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后期的采伐及运输还将带来间接的劳务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建设。

  挖水圈、埋管道、浇水……在丁营乡国储林项目的现场,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看到记者的到来,他们停下手里的活高兴地说:“县里实施的这个植树造林项目,真的不错,树多了以后,环境也好了,最主要的是给俺们这平时在家没事干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守着家门口就能挣钱,恁说多好!”

  湛北乡5000亩海棠园建设项目,总投资1.7亿元,在建期间就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务工问题,建成后更能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乡村振兴政策让群众最受益,环境好了家里美了不说,林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也让乡里的自身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依托着千亩海棠园的建设,我们的西瓜节、樱桃节、七彩大地会被更多人知道。”湛北乡党委书记姚鹏告诉记者。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今,乡村振兴在襄城县描绘出一幅幸福的农村绿色画卷,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正在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变,村民们的人居环境大有改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切实提升农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为根本追求,坚持问题导向,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细节做起,通过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让农村群众共享更多发展红利。”襄城县委书记宁伯伟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