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产业结构调整“金钥匙”

日期:2018-08-22 00:00 作者:李占宽 来源:江西农业信息网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大课题。2017年,余干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这个重点,在16万亩的规划建设区内高标准开展田网、渠网、路网、电网、林网“五网”同步建设,因地制宜地布局优质稻、稻虾、芡实、生态水产和田园综合体等五大产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初步打造形成了产地集中、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做优10万亩优质稻基地

  始终扭住“稳粮”这个前提,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不断提升土地耕作条件,实现了道路通达率100%、旱涝保收率100%、机械化率100%、土地流转率达85%以上,涌现了鹏辉高科粮业、能华水稻、天良优质稻等一大批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亩地可新增粮食综合产能110公斤、节本增效100元。

  做大3万亩的稻虾共作基地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结合高标准农田一次性规划、布局、设计,高起点集中连片打造了全省规模最大的3万亩稻田共作基地。涌现了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15000亩能华家庭农场、3000亩的康垦现代农业等大户,辐射带动260余户养殖户、贫困户,亩均综合收益3500元以上。

  做强芡实产业

  打造了全省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2万亩芡实种植示范基地。全县种植面积高达10.5万亩,生产干芡实1.8万余吨,辐射带动5000余农户从事芡实种植、采收、加工,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建成了全国一流的芡实产业园区,年加工芡实1.5万吨,年销售收入20亿元。进一步夯实全国芡实之乡的产业发展基础。

  做精生态水产

  按照“宜粮则粮,宜渔则渔”的要求,充分挖掘本地水产资源优势,打造了集泥鳅、黄鳝、鳜鱼、甲鱼等1万亩的优质、生态、高效的特色水产,带动600余农户从事水产养殖,初步建立了集苗种供应、生产管理、流通加工、电子商务、旅游休闲等水产业一体化的经营体系。

  做美田园鄱阳湖综合体

  坚持共建共享、产业融合的思路,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贯穿打造集农业、旅游、文化、体育等于一体的田园鄱阳湖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湖区首个具有农渔生产、旅游观光、文化展示、体育休闲、生活度假特色的农业产业新业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