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射阳县秸秆妙用变废为宝

日期:2018-08-01 12:51 作者: 来源:射阳县农委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在我国许多农村干部群众为秸秆禁烧伤透脑筋的情况下,射阳县却是另一番喜人情景:自2015年夏收以来,在环保部、省环保厅卫星遥控监测和省、市巡查组现场检查与监测通报中,该县均为秸秆“零火点”县份。全县通过利用秸秆深埋还田、编织工艺品出口、生物发电和培育蘑菇等多种途径,把秸秆变成了农产品的一半,并尝试着向生态农业迈进了一大步。

  全县稻麦轮种面积100多万亩,每年产生秸秆100多万吨。由于二轮承包以后土地“碎片化”严重:四明镇建港村2组张国峰9.2亩地,分成14块,还有56个田角;顾明国4亩地也分成10块,最小一块地只有0.2亩。能够粉碎并深埋秸秆的大型农机无法跨越沟坎开进“散田碎地”,而农忙季节农户即使花高价,也无法雇到劳力运秸秆离田。无奈之下,许多农户冒着被处罚的风险,一烧了之。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13年8月,该县出台了《关于实行“联耕联种”整村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近5年来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等财政资金近6亿多元,新建30万亩高标准农田,不改变农民土地经营权,按照农户自愿的原则,全县70%的农户采取“农户+农户+合作社”的新型家庭合作经营模式,以打桩等形式保留界址,破除田埂,填平界沟,农田连片耕种。过去无法逾越沟坎的大马力农业机械,开进了适宜收割并同时深埋秸秆的田块,从源头上解决了秸秆禁烧的难题。

  秸秆全量还田后,有效改善了土地长期依赖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增加土壤有机质1.5%以上。联耕联种不仅解决了秸秆禁烧的难题,还因为种植品种和播期统一,带动了统防统治,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联耕联种”的做法被写进了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对于棉花、玉米等高秆作物,射阳县则通过招商引资,上马秸秆发电项目。目前,这一高科技、环保清洁能源项目已由国家生物能源公司独家出资6亿元建成一期工程两个2.5万千瓦机组,年发电上网量3.2亿千瓦时,消耗生物秸秆26.4万吨,节约煤炭5万吨,年产值2亿元。

  该县沿海滩涂年产百万担芦苇、蒲草,过去都白白烂掉。近几年,县农业资源开发局等有关部门投入财政资金近400万元,在有草编历史的县经济开发区桃园村建起了芦苇草编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用秸秆手工编织加工窗帘、工艺墙纸、秸秆工艺及其他草编织品等系列家装饰物,现已注册江苏桃园家饰有限公司,下设16个分公司,辐射到周边10多个乡镇的1万多农户,每个农户年均增加收入四至五千元。以上4个系列产品还远销海外,草编工艺被认定为“江苏名牌”,企业被中宣部、商务部、文化部等6部委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最近又获得了国家驰名商标称号,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为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做出了贡献。秸秆编织能够换回钞票,现在,不少农户在收获季节,还有意留下一块庄稼用镰刀收割,以保证秸秆不被粉碎。

  该县四明、千秋、海河等镇是闻名全国的食用菌之乡。秸秆、棉籽壳等原料在农民育菇过程中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初级“农产品”。每年9月到来年5月是食用菌生产旺季,期间射阳县秸秆、棉壳等“睡炕”投料量高达20万吨,平菇、子菇、双孢菇、杏鲍菇、金针菇、鸡腿菇、香菇等蘑菇产量近20万吨。仅四明镇就有5000多户1万多人利用秸秆、棉壳等草料育菇,户均纯收入5至6万元,多的达10万元。据县食用菌协会数据显示,每年仅利用秸秆、棉壳育菇一项,全县增加纯收入5个亿。四明镇党委书记苏广军形象地介绍,“秸秆烧了污染环境,烂在道路河沟里是垃圾,捆在螃蟹身上就是螃蟹的价格,育菇就能换回钞票,出口还能换回美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