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连江口连樟村:改村貌富农户

日期:2018-07-12 11:07 作者: 来源:广东农业信息网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以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三大抓手”

  

  在玩具厂就业,连樟村村民月工资达2500元以上。

  7月7日,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中心村小组的田间地头,传来拖拉机的隆隆声和村民的吆喝声,村中80亩的玉米种植基地迎来了第一批采摘上市。去年,该基地由碧桂园集团帮扶开展高标准农田整治,整治后的80亩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用于种植玉米,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连樟村地处连江口镇东南部,属省定贫困村,曾因村党支部“软弱涣散”被英德市列为重点整顿的村级党组织。自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党总支部紧密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三大抓手,带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产业,逐步脱贫奔康。

  曾经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焕发活力

  陆飞红是连樟村的党支部书记。2006年,19岁的陆飞红从山东退伍,回家乡后在村委会工作了11年。“近几年,村里党支部的确变化很大。”陆飞红告诉记者,以前该村党支部“软弱涣散”,因为村集体收入薄弱,缺乏办公场所和经费,村委大门常年关闭,干部流动办公,党支部工作流于形式。2016年,连樟村党总支部被列入年度整顿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那时候班子成员又不团结,有些党员宁愿在镇上办事也不愿回到村里,党员在群众心里没什么威望。”陆飞红说。

  在2017年村级“两委”换届中,连樟村党支部提前谋划、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并推选陆飞红担任班子“领头雁”。同时,连樟村党总支部抓牢抓实党员思想教育,规范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组织生活制度,从教育、监督、管理、评议、示范五个维度,提升党员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好微信、QQ等新载体,提高党员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和干事创业能力;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走出去”。党员投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特别是清远市委书记郭锋曾多次到我们村为党员上党课,指导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对我们的鼓舞非常大。”陆飞红说,通过扶贫攻坚抓党建,党总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村两委干部积极推动村庄建设与发展,热心服务乡亲,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不断提升。2017年初,连樟村党总支部已顺利脱掉“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后进帽子,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基层党组织成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

  砂土路变成水泥路,数十间破旧杂物泥瓦房夷为平地,新规划道路初具雏形,贫困户拆旧建新楼房悄然崛起……连樟村党总支部巧借精准扶贫工作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强大动力,两次组织党员、村小组长外出参观,党员主动带头拆除危旧房屋,并积极发动群众集资改建村道和投工筹劳,基层党组织变成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中心”,广大党员成为了公益事业建设的“领头羊”。

  如甜塘村村小组长、党员陆志坚带头无偿拆除自家的十多间杂物房和猪鸡舍,并主动协调有关困难和问题,以实际行动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促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取得明显突破。根竹坪村村小组长、老党员邓益斗“重新出山”,主动带领村民投工投劳建设公益设施,成功创建全镇首个被清远市委市政府授牌的美丽乡村整洁村。

  在连樟村党总支和扶贫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下,东坑、七坑、坳背等10个村小组共4.5公里砂土路实现了硬底化,拆除周边50多间旧杂物泥瓦房,建设村文化服务中心及环村道路、球场、水渠、路灯、防洪堤和文化广场等设施,美丽乡村建设初具规模。

  同时,连樟村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筹资55万元新建连樟村公共服务站,服务站配备了党员活动室、会议室、计生服务等功能室,落实干部集中办公、坐班值班制度,实行一站式办理和代办制度,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2017年11月,碧桂园集团整县帮扶英德,连樟村也是受惠村庄之一。在碧桂园集团的重点支持帮助下,中心村整治和建设形成高潮。目前,连樟村已完成中心村至西坑村1.8公里的河道清挖、部分地段砌石、沿河滨水步道砂石铺设及斜坡绿化的种植,沿河基本形成绿道;为10多户农户泥瓦房批荡后,描绘党建、社会主义价值观、历史传统、乡村振兴等方面彩画,营造了宣传氛围,增添了文化气息。

  大棚蔬菜基地助脱贫每亩年收入达1万元

  连江口镇是英德砂糖桔主产地之一,在砂糖桔遭遇黄龙病后,连樟村的村民陷入窘境,靠人均不足半亩的水田根本难以维持生活,内生动力严重不足。2017年,连樟村在村党总支和扶贫工作组的努力下,与英德市农家人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合作,成立新意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形式,投入近60万元建设20亩面积的大棚蔬菜基地。

  清远市驻连樟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张雪凡介绍,大棚蔬菜由农家人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合作社负责提供化肥农药,由公司保底回收和销售。基地共吸纳10户贫困户,每户承包1至3亩不等,一般每年可种植8造叶菜或菜心,预计每亩产值可达两万元,亩纯年收入1万元。除了安排10户有意向的贫困户种菜,还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入股蔬菜基地分红的形式,增加其他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收入。

  连樟村村民陆奕和对这一年来自己的收入变化有着直观感受。他是家里的唯一劳动力,不谈本人生活开支,三个小孩在外读书每月的生活费就需要2000元左右。“之前家里就种了几亩稻谷,吃饭没问题,但日常支出就要发愁,时常要向亲戚借钱。”陆奕和与大多贫困户一样,有改变的意识,却不知如何下手。直到村里建起蔬菜基地这一扶贫项目,陆奕和承包了3亩地,收入完全改观,“现在基地一年收入就近3万元,生活的负担终于没那么重了”。

  除了大棚种植基地以外,该村还引进佳美达(英德)玩具有限公司,并争取到德晟投资集团公司帮扶资金50万元,在村小学闲置校舍内开设玩具加工点,打造“造血型”的长期稳定就业扶贫增收项目,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80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且月工资达到2500元以上。通过投资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收益分红,以及适当收取厂房租金等渠道,村级集体经济也稳定了且较为可观,彻底解决了“空壳”问题。



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