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摸清家底,绘制产业地图。按照“市级组织,区县主责,乡为单位,到场到户全覆盖”要求,组建专班,逐一收集核实汇总相关数据。结合生态养殖独特性,科学界定规模场标准,现有常年存栏南江黄羊母羊50只以上规模场273个、年出栏青峪猪500头以上规模场16个、年出栏巴山土鸡1万只以上规模场51个,结合2018年产业布局,根据“全市总图统全局,区县分图抓落实”总体要求,绘制产业地图,实现挂图作战。
(二)巩固种源,强化保种选育。根据保种选育既定方案,有序开展南江黄羊配套系选育和导血实验工作,原种场配套系核心群春产羔羊1200只,可新增核心群500只。引进优质种公羊10只,正加快林家碥、胭脂厂2个原种羊场分场改建工作。巴山牧业优选后备母猪450头,目前种猪达1250头,完成青峪猪常温保温杯保存精液48小时精子活力试验。通江县启动青峪猪原种鉴定、选择、建档工作,已在青峪乡、板桥口镇、新场镇、诺水河镇、铁厂河乡等乡镇选择、鉴定青峪母猪840头,南江县梨子坪扩繁基地已建成、恩阳区兴合扩繁基地已动工建设。上半年,全市新增父母代种鸡0.88万只。
(三)抢建基地,扩规模增产量。按照“品种统一化、圈舍标准化、规模适度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全市已分别建成南江黄羊、青峪猪、巴山土鸡规模场91个、18个、20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1%、36%、40%。新增出栏南江黄羊、青峪猪、巴山土鸡19696只、16778头、42.39万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9.4%、33.6%、21.2%。
(四)延伸链条,助力市场拓展。按照“做大做强加工,提升品牌竞争力,完善营销网络,促进三产融合”思路,促进生态养殖业全产业链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建成巴山土鸡10万只屠宰加工能力加工厂3个,扩能改建屠宰加工厂1个,达到年屠宰土鸡50万只生产加工能力,在成都新建青峪猪年屠宰2万头屠宰点1个。德健食品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研发出南江黄羊六大系列30余个产品,在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建成南江黄羊电商旗舰店5家,南江县正加快南江黄羊大酒店建设,巴山牧业实现成都伊藤洋华、麦哥等中高端商超全覆盖,青峪猪文化馆主体已完工。
(五)保障要素,合力助推发展。南江县制定南江黄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通江县出台“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平昌县制定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扶持办法,刺激生态养殖产业发展。市级先后举办知识更新示范培训班四期,共600余名技术骨干受训,县级采取集中或分散形势举办南江黄羊、青峪猪、巴山土鸡培训班,累计3000余人受训。秦巴农担公司在通江县设立1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已放贷2000万元用于支持青峪猪产业发展。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就“亚洲第一山羊”与南江县达成合作协议,设立产业发展基金5000万元,重点支持南江黄羊基地建设、科研、营销、品牌打造及市场推广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