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大棚二次用得好 万只雏鹅棚里跑

日期:2015-07-27 14:09 作者:王冬 焦勇 来源:佳木斯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种木耳,栽香瓜,架葡萄,育香菇,近几年佳木斯市各地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的成功经验让“闲置棚”变成了农民的“增收棚”。今年,汤原县竹帘镇创新试验将养殖业引入棚室中,水稻育秧基地摇身变成了万只白鹅的“欢乐家园”。

  “我们这片基地有5垧多地,水稻育完秧如果不做点别的就太可惜了。前几年我们村里在大棚里种的经济作物收益不是特别明显。今年,我们尝试做棚室大鹅就是想在增加农民收入上走出一条新路子。”吉利村村委会主任李庆丰对记者说。养鹅不稀奇,大棚里养鹅可成了村里的新闻,村民们为养鹅大户孙利的魄力竖起了大拇指,每天到大棚里看“新鲜”的人络绎不绝。“去年我家养了4000只东北大白鹅,除了汤原本地销售,佳木斯市区和依兰县都有销售商来买,市场需求很好。但是这个东西挺费心思的,去年我在运输和养殖过程中有一部分遭损,收益也受了些影响。”由于技术不成熟,去年孙利大鹅养殖收益2万元,比预期少了一些。投入大、风险大今年为啥把养鹅的摊子铺得更大? “因为一点小挫折就放弃了,还咋带着大家一起养大鹅赚钱。”孙利有信心把棚室大鹅作成村里特色养殖的品牌。今年,孙利用两栋育秧大棚养了1万只东北大白鹅。还没走进大棚记者就听见“鹅宝宝”发出的一阵阵稚嫩的叫声,掀开塑料膜一群毛茸茸的黄色小鹅在“新家”里悠闲自在,它们有的围在水罐前喝水,有的追逐着跑来跑去。“这批鹅雏都是从哈尔滨引进的,它们刚来4天就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为了保证成活率我们的前期投入也不小,两个棚架起了200支烤灯,还要做饮水罐、铺垫料等等。不过再过些日子小鹅就要出棚了,在基地天然的牧场吃草捉虫,绿色大白鹅也是咱们的一大特色。”

  据孙利介绍,正常白鹅生长期是120天,经过去年的尝试和饲料的搭配,棚室白鹅90天就可以出栏,每只鹅重量能达到3.75公斤,如果每公斤价格在16元,今年孙利养的1万只白鹅就可以收入近20万元。水稻育秧完成后大鹅入驻做前期准备,11月份之前大鹅撤出,为第二年水稻育秧做土地整理。原本闲半年的大棚,因二次利用热闹了全年。“棚室一季鹅”也成了招商引资的“吸睛”砝码。汤原县将县域内大鹅养殖户集结在一起成立大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20多户社员,饲养15万只大鹅。作为社员的孙利听来了好消息,县里即将引入哈尔滨一家企业做大鹅屠宰项目,项目落地每天将有3000只屠宰量。省去运输费用,全部当地销售,养殖户不仅锁定了市场,也锁住了收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