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一台台大型收割机在麦浪中往来穿梭,一望无际的田野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夏收场面。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割麦客消失了,现代化的“铁麦客”替代了农民收割。
农机助力农民虎口夺粮
每年甘肃省小麦跨区机收第一“镰”是在庆阳市宁县正式拉开序幕。今年该县小麦长势喜人,川道、塬边、咀梢等局部地区已开始小面积收获。截至6月底,全县已收获小麦十几万亩,累计投入联合收割机310台。
夏收被农民称为“虎口夺粮”,农民最怕的就是在夏收时间出现阴雨天。今年庆阳的连续阴雨天气给小麦收割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据庆阳市气象台统计,6月下旬以来,庆阳市降水日数、局地冰雹较常年明显偏多,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5成,日照时数则偏少40-60小时,造成已收和未收的小麦出现发霉、长芽,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受极端天气影响,宁县小麦机收工作已由南到北全面展开,为确保全县45万亩小麦及时收获,把夏粮“丰收在望”转化成“丰收到手”,并为秋粮生产赢得宝贵农时,该县积极引导外援跨区作业小麦联合收割机800多台,加之当地12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能完全满足全县小麦机收作业需求。庆阳市小麦种植面积189万亩,目前已有3600多台联合收割机进入该市作业,全市小麦机收将超过160万亩,机收水平达到90%以上。
省农机管理局局长杜永清介绍说,今年夏收期间,来自江苏、四川、河南、陕西等兄弟省份和省内6500多台联合收割机将参加甘肃省的小麦跨区机收作业。据了解,今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1180多万亩,机械化收获面积有望超过700万亩以上,比2014年增加10万亩以上,机收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
农机上阵夏收时节缩短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观割麦》的诗词中描写麦客赶潮的场景。千百年来,农民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碌。包产到户后,兴起了一股麦客潮。每年小麦成熟季节,农民专门外出走乡到户,替人收割麦子。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的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割麦客逐渐消失了,现代化的“铁麦客”替代了农民收割。
每到小麦收割时节,田地里东方红、福田谷神、雷沃谷神、新疆2号、富浪等品牌联合收割机麦海驰骋,隆隆机声响彻田野,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西峰区董志镇胡同赵村农民马富海说,家里的6亩多麦子,收割打碾全家齐上阵,需要半个月时间。现在用联合收割机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装袋、搬运半天时间就忙完了。
农民买农机,政府发补贴。从2005年到2014年,甘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整整十年,中央和省财政累计安排补贴资金24亿多元,共补贴购置农机具104万台(套),占全省总量的一半。有77万农户和农场职工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拉动农民投入54亿元,成为撬动全省农村消费的最大杠杆。从2007年开始,全省农机总动力连续8年以100万千瓦的速度递增,2014年达到2545万千瓦,农机经营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均比农机补贴政策实施前翻了一番;全省大中型拖拉机以年均1.2万台的速度增长,累计达到14万台,增长了10倍。
如今,在地势平坦的河西,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尤其是联合收割机的出现,甘肃省农民收麦变轻松了,“三夏”变短了。一位农民感概地说,往年收割小麦前,买几把好镰刀是关键,近5年再没有买过一把镰刀,麦收全靠收割机。
农机部门服务紧跟其后
炎炎夏季,烈日当空,热浪肆虐,金色的麦田中,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抢收小麦。身穿橄榄绿制服的农机监理人员,为了夏收期间农机安全生产,深入到各乡镇的交通要道、事故易发路段、农机作业的田间路头、村庄院落,对跨区作业和本地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开展安全检查、牌证查验等农机执法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小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带病上路,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彻底纠正违章行为,消除农机事故隐患。监理人员在开展田检路查过程中与农机安全教育宣传相结合,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散发宣传资料、普及安全常识,提高驾驶员安全生产意识。
甘肃省小麦跨区机收期间,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与发改、商务和石油供销等部门加强协调,落实重点地区农用柴油资源供应,推广“农机加油卡”等有效做法,为机手提供优先优惠便捷服务,保障“三夏”农机用油需要。与气象部门加强沟通,及时发布气象预报,引导机具及时收割作业,减少灾害天气造成损失。同时,各级农机管理、监理、培训、技术推广等部门及早着手,组织培训联合收割机手、修理工5200多名,检修各类收获机械32000多台,为全省3360多台联合收割机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并进行登记备案工作。组织参加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安徽、陕西等省的跨区机收作业,在省外机收小麦200万亩以上,直接经济收入超过70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杜永清介绍说,目前,各级农业部门全力以赴做好今年以小麦跨区机收为重点的夏收机械化作业,努力做到“成熟一亩、收获一亩”,将“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