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阳县农业局以发展粮食生产和建设现代农业为主题,以农产品产业化开发为主要抓手,强化服务功能,切实加强农技人员与“大户、产业、市场”的对接,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抓双季稻生产。创新粮食生产工作思路,把双季稻发展与提升种粮效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结合起来。一是培育双季稻种植大户。要求全局系统干部职工树立“大户发展我发展,我为大户作贡献”的理念,局机关和乡镇农技站共127名农技干部对接全县246个双季稻种植大户,对大户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并确立了双季稻种植大户平均亩平增收200元以上的目标,年底将对农技干部对接服务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考核。二是搞好水稻高产创建。在西渡等11个乡镇创办部级双季稻万亩高产示范片8个,高产创建示范片计划实现亩平较上年增产5%的目标。示范片主要实施早稻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机插、抛秧等重大实用技术。三是把发展优质稻与发展双季稻生产结合起来。为提升双季稻生产效益,在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区推广湘早籼45号、湘晚籼13号、黄华占等国标三等以上优质稻品种4.5万亩。
(二)抓农产品产业化开发。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思路,重点推进优质稻、西甜瓜、官溪蜜柚三大农产品的产业化开发。一是优质稻产业开发。依托角山米业、金鲲米业等县内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在西渡等13个乡镇开发优质稻产业化基地22.6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基地3.2万亩。二是西甜瓜产业开发。以县蔬菜办牵头,组织成立了衡阳县西甜瓜协会。在西渡、樟树、金兰等乡镇,依托西甜瓜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组织、农业公司,开发西甜瓜标准化生产基地0.3万亩,基地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栽培技术规程,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销售。为加强对衡阳县“而农”西甜瓜品牌的宣传,西甜瓜协会将于6月27-28日在衡阳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举办“衡阳县首届西甜瓜节”。三是官溪蜜柚产业开发。在台源镇两江村、永宁村建立官溪蜜柚苗木繁育基地21.4亩,已移栽砧木100万余株。已完成7万株官溪蜜柚移栽,其中永宁村5万株,群英村2万株。
(三)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1-6月份,共开展蔬菜农残例行监测23次,监督抽查1次,共抽检蔬菜样品2007批,检出不合格样品20批,合格率99.0%。其中超市和市场抽检样品1485批,检出不合格样品18批,检出率1.21%;基地抽检样品522批,检出不合格样品2批,检出率为0.38%,农残检出率低于3%的上限。开展猪肉瘦肉精抽样检测6次,检测样品32批,全部合格。二是抓好“三品一标”认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9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有机食品再认证1个,并可望全部通过。三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建设。以角山米业等5家单位为试点,在稻米、蔬菜两大产业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建设,主要支持引导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自律机制。
(四)抓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根据省、市农委统一部署,开展了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和农资市场整治活动。共出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检查农资生产单位2家、农资经营企业和门店210家,普查主要农作物种子207个、农药品种166个、肥料产品57个,立案7起,结案6起,处罚和没收违法所得16.5万元,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0余万元。
(五)抓好农业项目实施。一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加强完善基础工作,在已采集原点采集土壤样品450个及大田土样150个,完成分析化验,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我县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在西渡镇梅花村、金兰镇金沙村等地开展油菜、早稻及棉花的田间肥效试验4个;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应用。落实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69.7万亩,其中早稻54.3万亩,中稻5万亩,蔬菜2.4万亩,棉花8万亩。二是土壤有机质提升秸秆还田腐熟技术补贴项目。对秸秆腐熟剂等物资实行公开招标,向2家中标公司采购秸杆腐熟剂257.3吨,可供实施面积12.68万亩。采购物资已于6月15日前全部到位,物资已全部向发放到项目区农户。
(六)抓好农业科技培训和服务。一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2-6月份,共举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县级专题培训班4期次,培训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技术骨干617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主要培训了早稻机插育秧、早稻软盘抛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专业化统治等实用新技术。二是加强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防控。发布水稻、油菜、棉花、蔬菜等植物《病虫情报》7期、8万余份,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发布病虫情报1.2万条次,出动病虫防控流动宣传车2次,每次2辆,深入各乡镇及重点农产品基地流动宣传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