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的农村、农业、农民遇到互联网,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淘宝特色中国·吉林馆”里,“东北三宝”、大米、杂粮、长白山珍等特色产品受到追捧;长春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吸纳和承载能力日益加强,销售火爆;一个又一个普通农民变成“微商”,利用“朋友圈”给自家的农产品销售插上了翅膀……互联网已搅热了农村的一池春水,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农村“网”事。
淘宝吉林馆受追捧
电商平台销售火爆
2014年9月22日,吉林省商务厅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建设并开通了“淘宝特色中国·吉林馆”,主推“东北三宝”、大米、杂粮、长白山珍、民族美食、美味鲜货、旅游及手工艺品的淘宝电商板块。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该馆就先后迎来两个销售高潮:2014年“双11”期间,馆内共有327家店铺参与促销,其中10家进驻主会场,30家进入分会场,当日成交商品8.8万件,成交额达1400万元;“双12”期间,馆内600家店铺销售商品19万件,成交额突破2300万元。
2014年12月28日,吉林省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对吉林馆进行盘点,通过对首页可监控商家、协议入驻重点卖家及其销售数据进行点对点统计,结果显示:馆内入驻商家700个,上线产品3万余款,销售商品100万件,总交易额达9890万元,进一步拓宽了长春市农产品外销的渠道。
长春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为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这个电商平台太好了,我们不用花任何广告费,就可以迅速覆盖全国大多数省份。”德惠市和顺种植专业合作社电商销售负责人王敏对长春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大加赞扬。王敏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位于德惠市岔路口镇,目前共经营稻田2000公顷,主要种植稻花香、超级稻等优质水稻品种,生产、加工和销售绿色胚芽米,并注册了“小泥人”商标。
“过去,我们卖米很纠结,卖给粮贩子不甘心,卖到农贸市场又卖不上价,自己找人、托关系直接卖又很费劲。”王敏说,自从2014年10月,合作社入驻长春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以来,他们卖米一下子就轻松、惬意了许多。“足不出户,在网上轻点几下鼠标,大米就卖到全国各地了。”
谈及“小泥人”大米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情况,王敏不无自豪地说,他们合作社的大米每月都能在网上卖4.5吨,其中稻花香每公斤能卖到16至18元,超级稻每公斤能卖到8至10元。“平常月份,真空包装的米砖卖得好,节假日尤其是春节前夕礼盒卖得较好。”王敏说。
据吉林省邮政公司相关负责人王睿介绍,2014年6月,长春市人民政府与吉林省邮政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依托“邮乐网”的“邮乐农品特产专区”频道,启动建设了长春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平台包括‘邮乐农品网长春馆’和‘邮乐网吉林馆长春专区’两大板块,主销产品包括东北大米、人参鹿茸、野生炒货等。”
在长春市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吉林省邮政公司的通力合作下,平台的吸纳和承载能力日渐增强,涉农企业入驻积极性不断提高。截至目前,“邮乐农品网长春馆”上线企业365家,上线商品2640种;“邮乐网吉林馆长春专区”上线企业341家,上线商品2780种;产生订单15680余笔,总销售额3880多万元,成为长春市农业企业拓宽市场空间和产品交易的重要渠道。
为扶持商家入驻、快速推动农产品销售,平台还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元秒杀”“半价销售”等平台补贴商家促销活动,活动期间,商家日订单数最高达300余笔;另外,长春市人民政府也推出了多项奖励政策及补贴。
上线至今,部分商家的销售额已经对其公司销售结构起到了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商家进军电子商务市场的信心,其中长春市秋意浓商贸公司月销售额最高达28.9万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73.5%;“德力安牧业”月平台销售额最高达18.8万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30.5%;“天景玉米”月平台销售额最高10余万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05%。
农民触网成时尚
政府为重要推手
在淘宝网上,有一家名叫“黄龙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的店铺,专门卖东北农产品。虽然商品种类不多,但销售火爆,特别是甜菜根受到热捧。这家店铺的老板是农安县的一位青年农民。“三年前,在浙江打工时发现南方人都爱吃甜菜根,我们抓住这个商机,从东北往南方发货。后来,为了扩大销售渠道,就在淘宝网上开了店。现在产品不但销售到南方很多城市,还出口到国外。我们还在农安和徐州分别建立了种植基地。”日前,店铺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
在农安,像这样的创业故事还有很多。去年以来,农安县紧紧抓住全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试点的契机,积极推进“互联网+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目前,农安县已有涉及电子商务的企业和网店62家,电子商务推进模式初步形成。
今年4月,农安壹品网网络购物平台完成建设,它是以县域为中心,服务“三农”,集农产品销售、生活家居、百货、团购、代购于一身的“农”字头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进一步完善农安“快递”和“物流”服务体系,农安壹品网与中国邮政农安分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农安现有的400余个邮政村店为线下服务点,实现货物的快速收集与配送。目前,农安壹品网已经建立了北京壹品、吉林壹品、海南壹品等多个全国范围的电商分销体系,不但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农产品“O2O”体验中心,还在淘宝、微店等线上渠道开设了专卖店。
农安县还与北京一亩田农业网吉林分公司确定了战略合作关系。到目前,农安县利用一亩田农业平台,销售出花生果300吨、花生米50吨、土豆50余吨、各类叶菜和香菇5吨,并帮助50余个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学会应用一亩田电商平台,进行网上信息发布和交易……
走进农安县去年重点打造的青年电子商务推广服务中心,浓浓的创业气息扑面而来。中心主要是为小微网创团队进行初期孵化,免收租金、水电费、宽带费,目前入驻网创团队的小微公司共有13家。
据了解,为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安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挂帅、多部门为成员的电子商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合力推进全县电商产业发展。
微营销开启新时代
城乡实现无缝对接
盛夏时节,说起自家杂粮煎饼的销售情况,双阳区绿屋生态农庄煎饼事业部部长高扬扬笑逐颜开地说:“这两天,我家正忙着扩建新厂房呢,等我们的新厂房建好了,不仅煎饼的产量将翻番,加工环境也会好很多。”
“从以前销量不好,到现在供不应求,这多亏了媒体的宣传报道和微商们帮忙销售。”高扬扬告诉记者,今年3月下旬以来,在《长春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下,尤其是长春市妇联主推的“乡村速递”全平台的助力营销下,她家的杂粮煎饼声名鹊起、销路大开,很快由过去的库存积压转为供不应求。
“我们主推‘乡村速递’全平台,就是想借助新媒体、新平台,搭建城乡无缝对接的平台,帮女典型宣传、销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为市民推荐一些质优价廉、安全可靠的农产品。”长春市妇联农村部部长纪岩红说,2014年年初,为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的问题,市妇联积极整合多方资源,探索农产品宣传和销售新渠道,推出了“乡村速递微信公众平台”,依托长春市农产品女经纪人协会,组织动员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和职业女农民,联手打造从乡村到城市、从黑土地到柏油路的“资讯平台”。
该平台旨在通过开展采摘、团购等城乡对接活动,吸引市民走进农产品生产基地,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向市民推介本地质量可靠、质优价廉的农产品,促进农民、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产品销售,提升市民对本地优质农产品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销售模式的转变,进而实现城乡无缝对接、市民和农民共赢。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该平台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乡村速递全平台”,包括“乡村速递微信公众平台”“乡村速递官方微店”“乡村速递品质生活社区”,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图文信息近千条,开展各类城乡对接活动百余次,帮助农产品产地实现销售收入50余万元,在服务“三农”的阵地上崭露头角。
另据介绍,本月下旬,市妇联还将在位于东环城与宜良路交会处的“昌大物流”院内,推动建设一个“乡村速递实体店”——“乡村速递微商驿站”,免费招纳市内销售地产农产品的微商入驻,借助电视、网络、微信平台、微店,打造一个集农产品宣传、展示、产销对接、美食品鉴、微商实训、微商孵化的“微商驿站”。
★2014年12月28日,吉林省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对吉林馆进行盘点,通过对首页可监控商家、协议入驻重点卖家及其销售数据进行点对点统计,结果显示:馆内入驻商家700个,上线产品3万余款,销售商品100万件,总交易额达9890万元,进一步拓宽了长春市农产品外销的渠道。
★截至目前,“邮乐农品网长春馆”上线企业365家,上线商品2640种;“邮乐网吉林馆长春专区”上线企业341家,上线商品2780种;产生订单15680余笔,总销售额3880多万元,成为长春市农业企业拓宽市场空间和产品交易的重要渠道。
★2014年年初,为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的问题,市妇联积极整合多方资源,探索农产品宣传和销售新渠道,推出了“乡村速递微信公众平台”,依托长春市农产品女经纪人协会,组织动员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和职业女农民,联手打造从乡村到城市、从黑土地到柏油路的“资讯平台”。
德惠市布海镇长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太一夫妇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掌握最先进的种植技术,了解最新市场行情,推广自家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