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做深加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结束今年的春耕生产,吉林曙光农牧有限公司加工事业部经理王德新表现得十分兴奋,“再有三四个月,新粮食就能上市,到时候企业就不用为原材料发愁了。”听到这儿,记者不禁心生疑惑:既然市场销售这么好,为啥在上一年秋收季不把原料备足呢?
“这还要从曙光公司的一次产业升级说起。”原来,吉林曙光农牧有限公司自2009年落户四平以来,最初主要以禽类屠宰和饲料加工为主,涉及到农产品加工也只有玉米碴类的三种产品,销量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每年的原料储备中自然没有在这块预留。2014年,四平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打造玉米、大豆、水稻、花生等10条农产品加工链,鼓励企业创建名品名牌,吉林曙光农牧有限公司也抓住机遇,开始生产无添加杂粮面条。
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市相关部门积极帮助企业联系科研机构,聘请专家指导,经过近半年的反复试验,无添加杂粮面条终于问世。同时,吉林曙光农牧有限公司趁热打铁,推出了三大系列共二十多种产品投放市场。随着粮食深加工链条的不断延伸,企业内部还形成了一个“循环经济圈”:收储的粮食经过精深加工为绿色食品,生产中产生的糠皮制作饲料,供给养殖基地使用,而养殖后的禽类再回到生产线屠宰分装。
科技领先谋求效益
眼下,在延伸产业链条过程中尝到甜头的曙光公司正在筹划扩大生产规模,其目标就是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农牧综合生产企业。而2014年初投产达效的四平绿健生物技术公司,则把发展目标定位在农业高科技产品上。
四平绿健生物技术公司目前已具备年产7000吨无糖甜味剂原料的生产能力,其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为了延伸玉米芯半纤维素提纯链条,企业今年还引进了另一项萃取技术,在提取过木糖的半纤维素浆液中继续提纯,萃取出另一种树胶醛糖,俗称“阿拉伯糖”,现在这条“阿拉伯糖”生产线已经进入筹备阶段。
“这个投资5000万元,占地3000平方米的‘阿拉伯糖’生产项目达产后,每年可生产阿拉伯糖1000吨,实现产值约2亿元,可以给周边农户带来500万元的收益。”四平绿健生物技术公司王司彬告诉记者。
链条延伸壮大发展
从粮食收储到粗加工、精深加工,再到高度提纯,四平市的农产品加工链条正在不断延伸扩展,并形成了有品牌、有规模、有项目储备的发展格局。中粮生化能源有限公司、天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吉林新天龙酒业有限公司等构成玉米转化的主体,年转化玉米275万吨。
如今,四平市农产品加工玉米转化能力已达玉米总产量的60%,在保持转化总量的前提下,他们依靠科技延长产业链条,以生产和销售淀粉为主,开发特种变性淀粉、麦芽糊精、高果糖、赖氨酸、乳酸、聚乳酸及其它深加工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做强玉米深加工业。
一直以来,四平市立足资源、产业、产品优势,加快产业集聚,广泛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2014年,四平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476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近三分之一,农产品加工业与装备制造、能源并列成为全市工业三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