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沈丘“绿领”人才成乡村振兴主力军

日期:2018-05-03 08:20 作者:巴富强 通讯员 郭力铭 黄海涛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沈丘县卞路口乡肖门村,在田野青蔬菜种植基地,十几个人正忙着将蔬菜过磅打包,路边有几辆大卡车整装待发……

  “家乡土地成本低,生态农业前景广阔,县里对返乡创业又有扶持政策,回农村种地一样大有可为。”80后小伙肖云峰过去在焦作当导游,2014年返乡创办了田野青专业种植合作社。目前,他共流转土地565亩,其中300亩种上了优质强筋小麦,40亩建起了蔬菜大棚,另外搭配种植了脱毒土豆、香蕉红薯、水果玉米等特色农产品。

  沈丘是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20多万人。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出台了六大类50余条“筑巢引凤”政策,通过搭平台、送服务、开通绿色通道,支持和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拓宽增收渠道。

  外出务工多年的该县滕营村村民李海泉,2009年返乡创业种山药。如今,他已成为该县响当当的“山药大王”。“温室大棚里种山药,提前近20天上市,打了个时间差,卖的价钱高,每亩地可多赚3000元。”李海泉告诉记者,创业刚起步时,当地政府给了他“实打实”的帮扶,进一步完善了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并积极为产品跑信息、跑市场。

  2013年,滕营村的山药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李海泉成立了种植合作社,统一供应肥料、统一销售,并建有冷库,价格低时囤着,价高时出货。另外,合作社已与郑州的大型商超、上海的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最大程度规避了市场风险。目前,合作社申请了“槐三宝”商标,共吸纳社员102户,带动周边800多名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沈丘县委书记皇甫立新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像肖云峰、李海泉这样的“绿领”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为了让更多“绿领”人才回得来、留得下、干得好,该县在简化手续、技能培训、金融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并联办理”;推行“阳光工程”,将职业教育纳入县职教中心,免费培训;由县政府牵头,邮储银行、财政局、扶贫办联合推出惠民扶贫贴息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将返乡创业人员投资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与外地客商享受同等优惠待遇等。

  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沈丘县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016万元,培训各类职业技能人员3万人次,扶持11092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2万余人,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