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于希发、杨连成等17位事业有成的九台人收到了家乡的邀约——希望他们回到家乡,为曾经养育过他们的村庄发展贡献力量。同年,28岁的贾文亮等几十名外出务工人员接到家乡创新创业的召唤。张玉春、牟婷婷、赵黎黎等正在乡村、城市间徘徊的青年,受到家乡的真情挽留。
也正是这一年,于希发、杨连成等17人带着资金、技术、项目回到家乡,分别成为九台区其塔木镇17个村子的“第一村长”,和父老乡亲一起建设家园。贾文亮等青年返乡人才带着新思想、新视野与村民们一起创新创业。关长宝、张玉春等本土青年,被招进其塔木镇人才学校接受培训,正成长为新一批建设乡村的主力军。
一场回乡创业的大潮,正在吉林省的一个普通小镇——“其塔木”激情上演。
打出“乡情牌” 引回“领头雁”
人才缺失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短板”。特别是村“两委”班子、党员队伍、技术骨干后继乏人问题突出。近年来,“其塔木”除了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千岗计划”等政策外,还打出了“乡情牌”——将从其塔木镇走出去的17名企业家吸引回来,挂职“第一村长”,和“第一书记”一同,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对于吉林省树成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连成来说,无论事业做得多么顺利,他的家乡其塔木镇张大村都有着他永远割舍不下的眷恋。所以,当接到其塔木镇政府的邀约后,带着激动的心情毅然回乡建设家园。很快,在镇党委的支持下,由杨连成出资,村集体、贫困户两方入股,成立了张大村村级林场,林场以“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经营,鼓励贫困户以自有林地入股,同时在用工上优先考虑贫困户,让他们既能打工挣钱,又能享受分红,从而实现脱贫。
张大村依靠项目拉动实现产业转型,改变单一种植模式,立足长远发展半山区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向多元化发展。“第一书记”王兴旺和“第一村长”杨连成与村干部共同考察并实施的“赤松茸养殖”“满鹅养殖”项目,从棚模种植和半山区的黄牛养殖为突破口,打破了制约发展的瓶颈,使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仅当年脱贫率达到80%。
和杨连成一样,于希发也在同年回到其塔木做了黎明村的“第一村长”。带着村民建大棚、搞养殖,做订单农业,眼看着黎明村村民渐渐富了起来,于希发的干劲儿更足了。儿子大学毕业后,他鼓励儿子带着儿媳于芳芳回乡创业,并在村里开了一家中高端养老院。
17位“第一村长”各有优势,各显其能,成为其塔木17个村子发展的“领头雁”。
念好“引才经” 大雁南飞又北归
乡村振兴是一项大战略,需要各方力量来推动。其塔木镇创新思维聚人气,多手段吸引返乡人员到农村去创新创业,并对返乡创新创业人才进行专业培训,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后续发展保障,做到吸引和留住人才,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让农民成为更有吸引力的职业,保证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当年应家乡召唤回乡创业的贾文亮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明星。网友们称他“微笑哥”。贾文亮回乡后,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一个网络销售平台,不仅把附近村民的农产品放到网上卖,还根据这些农产品的特点设计包装,提高这些产品的附加值。北山村及其塔木镇的农产品很多都通过他的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为了丰富村民的生活,他出资40万元为村里建了一个文化广场。2017年5月,依托贾文亮的文化广场,北山村党总支在前代家窝堡组建了党支部和团支部,带动更多青年人加入到为家乡致富的行列中来。以贾文亮为首的青年创业者,先后创建了“一条龙”餐饮服务队,方便村民科学、文明举办红、白喜事;建设了综合为民服务商店,解决村民购物难问题;进一步完善采摘园建设,依托采摘园搞水产养殖、种植木耳和举办乡村旅游。在贾文亮的帮助下,村里已经有11位青年成为电商。
筑好“人才库” 建设本土人才队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强化人才支撑作用。
其塔木镇加大引才聚智力度,拓宽基层人才入口。他们成立青年培训学校,采取继续教育、集中培训、产业实践、项目参与、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对现有的基层人才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培训。
张大村的张玉春、更新村的路子阳、成家村的王滨、刘家村的王明都是其塔木镇青年人才培训学校的第一期学员。大家一起上党课,一起列席镇里的重大会议,一起学习经营之道。张玉春说,当年他虽然留在村里,但一直跃跃欲试想走出去。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在村里能干什么,出路在哪。后来,镇上成立了培训学校,村里推荐了他。培训学校不仅讲了很多他所需要的知识,更让他看到了农村的希望,所以他和其他61名同学一样,决定留在农村干一番事业。
其塔木镇的青年培训学校已经召了两期学员,第一批62人,第二批63人。通过近两年的全方位培训,这些学员有的考进了镇里的公益岗位,有的成为村上的后备干部,有的成立了合作社,带着农民致富。第一期学员郑舟舟现在任职三兴村妇联主席,并被推荐成为九台区政协委员,她在一次培训发言时说:“青春是首流行歌,歌手就是你和我。我们要留守乡村、建设乡村,在生我养我的地方,唱出最美的歌……”
其塔木镇党委书记巩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其塔木镇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既需要土生土长的本土人才,也需要四面八方返乡创业人才,既抓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振兴,也注重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的挖掘,构筑“内外”结合、多层次人才梯队。此外,镇政府还搭建创业创新的事业平台,以事业聚人、以环境育人、以发展成人,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激发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记者点评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是第一要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把人才振兴放在首要位置,加快出台“农村人才新政”,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早日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