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镇沅县:释放农村发展新活力

日期:2018-04-24 09:18 作者: 来源:云南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抱团闯市场 精准的政策让产业壮大起来

  镇沅县九甲镇,普洱人一直用 “三面梁子六面坡”来形容这里。山高坡陡,最高海拔3000多米,最低海拔1000多米的复杂地形,很大程度限制了产业的发展。然而,在镇沅县“4+5+1”产业发展思路的引领下,九甲镇以产业为载体,以实体为支撑,推动全镇农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经济成效显著。

  林下药材种植是九甲镇的重要产业,但单打独斗显然不如抱团创业。该镇成立了药业专业合作社、林下药材种植专业技术协会等机构,辐射带动8个村民委员会112个村民小组2210户农户,探索林下资源开发,目前有示范基地 1010 亩,实现产值 251万元;种植有重楼、白及、石斛等,合作社引进订单,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广泛打开市场,保障药材销路。和平村麦子山小组党支部书记周昌荣告诉记者:“我们村的人家最少的也有半亩地,平均每户每年有1.5万元的收入。此外,村里还有茶叶和核桃产业,有了这些产业作为支撑,脱贫摘帽不成问题。”

  九甲镇的成功,是镇沅县坚持走“4+5+1”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的一个缩影,该县牢牢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贫攻坚两大政策机遇,确定了“烤烟守底、蔬菜领跑、畜禽补短、林果长远、打工增收”的产业发展增收路子。具体工作中,该县制定“5+1”产业扶贫政策,设立6000元产业发展资金,通过“企业+村集体+贫困户+基地”的模式,不断建立健全贫困户、村集体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带动发展,镇沅县制定出台《全县涉农企业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试行)》,明确以奖代补、产业发展贷款贴息、短期资金三种扶持和奖励方式。通过系列产业脱贫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镇沅县发展产业的思路不断拓宽、措施更加有效,不仅一举实现企业、村集体、贫困户“三赢”,还有效推动全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恩乐镇文旧村共整合资金389万元,与农康畜牧科技公司通过“公司+村级党组织+贫困户”合作养殖方式,积极发展生猪养殖业,带动贫困户发展全覆盖。“今年家里养殖的8头猪卖了6300元,与镇沅县农康畜牧科技公司入股合作开展的生猪养殖,一年下来分红4000元,现在家里不仅盖起了新房,添加了洗衣机,还打算用公司的分红继续扩大养猪规模。” 在恩乐镇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收益分配大会现场,玻烈村的陈登明喜笑颜开地谈着他“两条腿”走出来的养猪致富路。

  杜绝等靠要 学会了技能的群众腰直说话硬

  下午两点,在茶王大酒店的会议室外,42岁的吉正坤正整理着自己的行李,准备听县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他们讲解外出务工的注意事项。下午5点,他们一行18人将拿着县里统一订购的火车票,踏上到上海和杭州的火车外出务工。“我是参加了县上举办的培训班,学到了技能才被面试上的。上海来镇沅招工的工厂答应的工资大概4000多元。”

  为有效解决农村深度贫困人口存在的“等、靠、要”思想,镇沅县率先在我省成立“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专门针对存在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乏致富技术等的农村20-55周岁单身男性进行为期15天的集中培训,每期培训规模50人,旨在通过集中教育管理和基本技能培训,增强其自身发展动力和转移就业能力,争取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批。吉正坤就是这里结业的学员之一。

  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艾崇水告诉记者:“培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培训中心免费提供食宿及服装等生活用品,严格按照部队的标准和要求改变其生活习惯。”根据每期的参训学员情况,灵活组织学员参观脱贫攻坚展示馆、脱贫攻坚书画摄影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农村电子商务等与脱贫攻坚密切相关的展出展示和产业项目,并对脱贫攻坚政策和产业项目进行讲解学习,让学员对于整个脱贫攻坚工作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启发脱贫致富思路。

  培训过程中,该县采用“请教进门”的方式,聘请昆明市五华区锦华职业学校的资深技能教师,按照每一期学员的需求安排钢筋工、砖砌工、汽车修理、汽车美容、电焊等技能进行培训,培训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边教学一边操作,让学员更好地掌握新的劳动技能。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并颁发相关的专项技能资格证书。由县人社局、县工信局和县住建局等单位对接本地及省内外用工企业,部分劳动技能好、愿意外出打工的学员能够立即与企业签订务工意向性协议书,实现转移就业。

  振太镇塘坊村上村小组的石兆培通过学习后,回到振太镇就近务工,现在他虽然还不能当“师傅”但是通过培训后也算是“技术工”,每天的工资已经达到了150元以上,他计划再种两年烤烟,农闲时继续就近务工争取积攒点积蓄,与本村的几个伙伴自己拉一支小施工队。“参加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不但学到了技术,最重要的是学到了一个‘脑袋富起来,口袋才富得快’的道理。”

  去年10月10日以来,镇沅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共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212人,结业136人,与企业签订了务工意向性协议书或务工合同212份,2人到省外务工,118人实现了本乡镇就近转移就业。

  要富先修路 幸福之路让群众拉得出去引得进来

  按板镇的罗家村是镇沅县著名产茶区老乌山的核心区域,但长久以来路途颠簸,很多外地的客商都不想进山,而群众将茶叶运出也很困难,因此,虽然茶叶品质好,价格却老是上不去。从去年下半年起,一条硬化的道路将罗家村人的坎途变成了通途。时值春茶上市,我们看到,很多挂外地牌照进山的车辆在路上行驶。按板镇党委副书记谢荣对我们说:“这真是一条幸福之路啊,你们上次来的时候,泥泞的山路连越野车都难进去,更何况群众的拖拉机了,山里群众出来一次很困难。现在路好走了,罗家村的群众出入行程缩短了大约一半,生活也方便多了。”

  要致富,先修路。镇沅在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畅通延伸至各村落的条条“毛细血管”,早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建设现代化、便捷化的农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该县统一筹集建设资金1.59亿元,优先对每个贫困村受益面较广的通组公路或者村组连接线共计318公里进行硬化,目前大部分标段已完成路面硬化,少部分正在加快扫尾施工。同时,为全面提高全县村组道路通畅率,切实方便群众出行,该县投资2.5亿元,实施砂石路2500公里,通过审核实际实施村组公路砂石路改造2262.19公里,目前已完成路基开挖2101.47公里。

  “村组公路建设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项目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优化镇沅内部交通网络结构,破解阻碍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极大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为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脱贫摘帽创造先决条件,达到“要脱贫,路先行”的目的。”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以前在教育和就业问题上,用过优先发展这个词,现在把农业和农村发展放到优先发展的新位置上,这是我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定位。我县将沿着这个新定位,努力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普洱市副市长、镇沅县委书记白兆林对该县发展给出了清晰的思路。

  本报记者 马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