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每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达4000万吨以上。除极少部分秸秆综合利用以外,大部分尚未得到有效处置,在田间地头随意露天焚烧,严重影响了环境空气质量。
据环保部遥感巡查卫星监测显示,2015年秋冬季节,吉林省秸秆焚烧火点共有426处,主要集中在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与吉林省发生的5次重污染天气时段相吻合,从发生重污染天气的区域看,中部城市群是雾霾重点区域,该区域是吉林省的粮食主产区,与秸秆焚烧火点分布的区域相一致,表明秸秆焚烧是造成吉林省秋冬季节大范围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
秸秆焚烧不但污染环境,损害健康,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危害公共安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群众反映强烈。事实充分说明:实施秸秆禁烧对改善环境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事关民生和吉林省能否实现绿色发展。于是,秸秆禁烧工作理所当然地摆在了吉林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上。
全力推进秸秆机收捡拾打捆作业试点
按照全省秸秆禁烧工作会议和秸秆综合利用专题会议的要求,各地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秸秆禁烧管控措施,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禁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秸秆禁烧工作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很大,加之秸秆利用的新技术应用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秸秆收、储、运、用等综合利用渠道尚未完全建立,部分农户秸秆禁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禁而不止”现象仍时有发生。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环保部门发现:从当前面临秸秆禁烧难现实情况看,秸秆机收捡拾打捆处置是实现秸秆一切综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秸秆综合利用工艺路线的重要环节,也是短期内解决秸秆随意散烧的有效措施。实施秸秆机收捡拾打捆作业,不仅可以有效加快田间腾地速度,杜绝秸秆随意焚烧,便于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也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切实抓好秸秆焚烧污染防控,从源头上切断随意露天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破解秸秆禁烧难题,省环保厅认真调研筹划,及时对秸秆机收捡拾打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印发了《关于在重点县市开展秸秆机收捡拾打捆的通知》,从今年起,率先在公主岭市、双阳区、九台区、榆树市、德惠市、农安县、蛟河市、永吉县、舒兰市、磐石市、双辽市、伊通县、梨树县、东辽县、长岭县、扶余市等16个重点县(市、区)城市和机场周边、国道和高速公路两侧、铁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开展秸秆机收捡拾打捆作业试点,并落实到具体乡镇、村屯和地块,落实到具体企业和具体责任人。同时,省环保厅正在会同省财政厅研究以秸秆机收捡拾打捆为重点的收储运补贴政策和实施办法,通过以奖代补,鼓励收储企业积极开展秸秆机收捡拾打捆,通过摸索经验,逐步实现秸秆机收捡拾打捆全域全覆盖。
建立健全秸秆禁烧工作责任体系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总体部署,建立“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堵促疏”的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机制要求,省环保厅及时建立了全省重点区域推进秸秆禁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联席会议职责、工作要求,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共同制定了《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考核办法》,一是明确了省直部门帮扶责任。要求省直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和分工,统筹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强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督促和指导。二是明确了县(市、区)政府主体责任。各地政府是推进秸秆禁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落实目标任务,强化主体责任。同时,要求各地按照秸秆禁烧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建立完善县(市、区)、乡(镇)、村(屯)三级秸秆禁烧工作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强化秸秆禁烧工作的基层基础,将秸秆禁烧监管任务落实到乡(镇、街道),村(屯)、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人人肩上有责任的落实机制。
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的督查巡查
为确保今年秸秆禁烧工作开好头、起好步,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认真研判秸秆禁烧形势,及时组织召开省直包保部门春季秸秆禁烧工作推进会议,对春季秸秆禁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从3月下旬到4月中旬,组成10个秸秆禁烧工作督查组,对全省春季秸秆禁烧情况进行了督查督办。为巩固工作成效,4月上旬,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组织召开了重点县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会议,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进再动员、再部署。同时,针对秋季焚烧秸秆高发期,要求省直各包保部门落实包保责任,组织和指导各地提前谋划部署秋季秸秆“禁烧月”活动,加强督查督力度,强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管控,有针对性采取管控措施,严控秸秆焚烧火点,最大限度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同时,结合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和督查情况,对禁烧措施不力、秸秆焚烧火点高发的地区下达预警函、督办函,对未认真落实禁烧责任的地方政府进行通报批评。
深入广泛开展秸秆禁烧宣传
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协调省委宣传部统筹组织相关部门协同开展秸秆禁烧宣传。充分利用省级媒体覆盖广的优势,通过吉林日报、吉林电视台乡村、公共等频道播放公益广告、连线专家解读,通过组织环保文艺下乡等形式,结合大气污染防治需求,全年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报道。在重污染天气时,突出宣传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雾霾,宣传典型,曝光违法案例;在春秋秸秆焚烧高发期,重点围绕秸秆禁烧政策法规、焚烧秸秆危害、秸秆综合利用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将秸秆禁烧宣传纳入到年度秸秆禁烧工作考核中,要求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秸秆禁烧宣传工作方案,及时推送秸秆禁烧等政策信息,组织指导乡镇、村屯利用环保宣传大蓬车,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同时,通过大户示范、重点推广、现场会、田间课堂等措施,多角度、多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秸秆禁烧工作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