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新能源建设成果,在直接促进全市40%的农户节支增收,让更多农村居民受益的同时,每年还可保护森林植被60万亩——
在十年前的本溪农村,几乎所有道路的夜晚都是一片漆黑。而如今,太阳能路灯的安装使用,不仅点亮了乡村的夜晚,更方便了村民的生活。而现在走进农民生活的不只有太阳能路灯,还有很多的新能源新技术。多年来,本溪市将生物质气化(固化)集中供气工程、农村沼气工程、高效预制组装架空炕推广、被动式太阳能房建设、太阳能热水器使用、太阳能路灯安装等综合技术项目有机结合通盘建设,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农村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体系……目前,全市有40%的农户直接受益于各种新能源建设,达到了增收节支的效果,90%以上的农户从各种形式的新能源建设中受益,同时,每年还可保护60万亩森林植被,使之免于遭受滥砍乱伐的灭顶之灾。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让农户省钱又省心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炊具、液化气、煤炭进入普通农家,但是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价格日趋上涨,不仅增加农民生活负担,而且加大能源供应的压力。为节省农民生活支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环境,本溪市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废弃物质循环利用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现有的生物质资源,发展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生物质气化技术是以农作物秸秆、稻壳、蒿草、薪柴、林业加工废弃物等为原料,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生物质在气化装置中发生热化学反应,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经净化后通过管道集中供应到农户家中,用于炊事、取暖等。适用于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可以改变农村生活中靠燃烧薪柴和秸秆的烟熏火燎的传统生活用能方式,实现了以低品位固体生物质能源产生高品位优质气体燃料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30处,受益农户5000余户,年节约薪材9000吨,折合资金360万元。
家住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村的高福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种农村生物质气化燃气售价0.30元/立方米,秸秆按0.16元/公斤收购,每公斤秸秆可产生2立方米燃气,合燃气费0.60元,燃气成本平均0.16-0.2元/立方米。以一个3口家庭计算,每日使用4立方米,每月费用27元。而他家之前使用的液化气罐售价为90元,一个液化气罐能使用2个月,平均下来每月45元,这样算来,像高福庭这样一个三口之家,使用这种生物质气化燃气比使用液化气罐每月就能节省费用18元,一年下来就能省下216元,而且省去了定期更换液化气罐带来的麻烦,用老高的话说:“使用这种(生物质气化)燃气真是省钱又省心呀!”
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工程——实现农村“变废为宝”
随着新能源在农村的不断推广,本溪市在引进生物质气化设备之后,又引进了生物质致密固化成型设备。该设备是由辽宁省能源研究所研制开发,具有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等特点,是“国家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现已通过辽宁省科技厅主持的技术鉴定和辽宁省经济委员会主持的投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设备利用固化成型法,将玉米、水稻秸秆、薪材、木屑、花生壳、瓜籽壳、树皮、杂草等所有废弃的农作物,经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先进工艺,最后制成颗粒状成型燃料,可直接作为燃料燃烧,实现“变废为宝”。这种生物质成型燃料以“绿色煤炭”而著称,每10吨颗粒燃料相当于6吨煤炭,是一种洁净能源,具有使用方便,燃烧时间长,强化燃烧炉膛温度高,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且经济实惠等特点,可全面代替木材、优质煤、天然气,是高效、节能的环保产品,特别适用于冬季以炕灶为主取暖的我国北方地区。该项目建设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新建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厂8处,其中本溪县3处,桓仁县5处,年产量可达4000吨,每年利用农村废弃物直接创造的经济价值达200多万元。
本溪满族自治县田师付镇全堡村韩玉祥就是这种生物质固化工程的受益者。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每到春季是他最高兴也是最发愁的时候,高兴的是又开始了一年的春播,发愁的是去年秋收时地里堆放的大量玉米秸秆无处安置,雇人用车拉走是一笔不小费用,就地燃烧又怕引发山火。自从政府建了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厂后,他家每年秋收后产生的秸秆都会有人上门收购,还会给他一定的回收费用,不但免费为他家解决了秸秆安置问题,还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户用沼气工程——为农户提供完整的庭院生态模式
近日,记者在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看到村民赵忠贵正在家里用沼气做饭。老赵家的厨房收拾得很干净,灶具也很简单,一个灶台上放了一台沼气专用灶。“别看灶具简单,但用起来实惠!”说着话,赵忠贵就旋动了沼气灶上的打火器,“噗”地一声,蓝色的火苗呼呼地蹿了上来。他告诉记者,用沼气做饭不仅卫生,而且快捷、方便,比用电实惠。自从用沼气做饭后,厨房、院落、厕所就变得干净多了。他还将记者引到沼气池旁说:“你看,这沼气池与猪圈、厕所粪坑连着,用水泥盖子密封在地下,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进到厨房里,供人烧水做饭、洗衣洗澡。这沼渣、沼液还可以当做农家肥种地用。”
户用沼气工程是依据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同日光温室、畜禽舍、厕所优化组合成“四位一体”,通过生物能转换技术,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多业并举的完整农村庭院生态模式,达到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成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一年所产的300立方米沼气,就可保证一个3口之家的生活用度,可实现节约薪炭林1000公斤,增加年收入3000元;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粪便及有机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同时还能有效控制蚊蝇的孳生,改善周边卫生环境,减少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用沼液沼渣种菜,每亩可增产20-30%左右,可节省化肥150公斤,减少农药费用150元;还可利用这种“模式”增加农田有机肥的投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生产出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这些对于改善本溪市农户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本溪市积极组织申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结合村屯整治,加大“一池三改”即改厨、改厕、改圈的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累计建设沼气池1.7万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