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览会走进主产区,让更多养殖户近距离接触厂家、了解产品,更好地服务养殖户是华南畜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华南畜博会)的目的。自南方农村报2012年联合化州市人民政府在化州成功举办第一届华南(茂名)畜牧业博览会以来,华南畜博会连续三年在广东茂名、广西玉林、广东四会成功召开,每一届都受到了众多生猪养殖户、养猪协会、合作社带头人及饲料、动保、种猪、设备等经营者的热捧。"华南畜博会"已经成为享誉全国、也是最接地气的畜牧业盛会。
对养猪业来说,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受2014年行情低迷的影响,行业亟需焕发新生;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等新的环保法规陆续实施,加重了养猪业环保压力。在行业待兴之际,5月14-15日,2015华南(肇庆)畜牧业博览会继续开进生猪养殖大市肇庆,联合肇庆市相关部门与企业,共同探讨畜牧业的环保转型,推动养猪业持续发展。
目前,肇庆市畜牧业经济规模已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生猪、家禽等主要畜禽产品饲养量多年稳居全省第二,2014年出栏生猪427.85万头,约占全省11%;出栏家禽近亿羽,占全省9%.2014年牧业产值102.99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5.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6%.
本届畜博会举办地点为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组委会介绍,本届畜博会有近百家国内知名饲料、动保、养殖企业参加展出。畜博会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肇庆市农业局、肇庆市畜牧局、鼎湖区人民政府、肇庆市养猪协会、肇庆市饲料协会等单位为支持单位,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新牧网、肇庆市欣宝洪辉农牧专业合作社为承办单位。
塘基养猪模式成特色
行走肇庆,目光所及,有鱼塘必有猪场。"塘基养猪、鱼塘养鱼"已成为肇庆生猪养殖的一道风景线,这得益于肇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肇庆地势较低,以丘陵为主,又得江河之利,坐拥西江、北江两大水系,水产养殖业因而得到发展壮大。肇庆市统计年鉴记载,2013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50.62万亩。大幅水面养殖对肥料需求较大,猪粪作为经济高效的粪肥备受养殖户青睐,于是各鱼塘塘基上便建起了一排排猪舍。
养猪产生的粪便排入鱼塘,既能养鱼,又不污染环境,形成了绿色、经济的养殖模式。肇庆市畜牧兽医局畜牧科科长陈坚修介绍,采用鱼猪混养模式养殖出栏的生猪占全市生猪出栏量的三分之一。
肇庆市辖3区2市4县,其中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怀集县在2007-2008年相继被评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并连续多年获得生猪调出大县奖励。2010-2014年5年间,肇庆市累计获得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金超亿元。
肇庆市统计部门统计,2014年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怀集县生猪出栏量分别为56.74万头、80.82万头、124.65万头、98.95万头,分别占全市生猪出栏量的13.26%、18.89%、29.13%、23.13%,四大养猪大县出栏生猪占全市的84.4%.
在能繁母猪方面,2014年四大养猪大县存栏能繁母猪15万头,占全市的79.03%.其中鼎湖区1.67万头,占全市的8.79%;高要市3.87万头,占20.38%;怀集县3万头,占15.80%;四会市占34.02%.
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肇庆以前家家户户养猪,现在基本没有散户养了。"陈坚修表示,肇庆养猪业已从散养为主变成集约化养殖为主,规模化程度达到80%.
肇庆市2014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有1429家,其中年出栏量1万头以上的38家,年出栏500头以下的有8万多家。相较于2010年,养殖户减少了30.9%,生猪出栏量增加了5.8%,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肇庆市生猪产业质量明显提高。肇庆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伍儒清介绍,目前,肇庆市共有国家标准化示范猪场17家、省重点生猪养殖场29家(占全省的10%左右)。
陈坚修介绍,目前,肇庆有一家畜牧类企业跻身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3家被评为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7家被评为省"菜篮子"基地,10家被列入省"菜篮子"培育基地。2014年,肇庆共评定"菜篮子"基地35个,其中畜禽场占28个。
养猪重心偏向山区县不容忽视的是,生猪规模化发展给肇庆带来了环保压力。肇庆市畜牧兽医局总兽医师梁柱林表示,至2013年底,肇庆各县市区已完成禁、限、适养区域规划。其中大旺、端州为绝对禁养区。端州区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冯佐辉表示,目前,端州已清退畜禽养殖场超90%,余下10多家畜禽场待清退,今年5月可完成退养工作。
"原来的养殖大县越趋饱和,像鼎湖这样的生猪调出大县,我们已不建议继续发展。"陈坚修认为,随着各县市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禁限养区的划定,未来养猪主要向怀集、广宁、封开、德庆四个山区县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