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让村里的荒山变成“花果山”

日期:2015-05-04 09:39 作者:宋广军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在仅有232户村民的襄城县紫云镇马涧沟村,42岁的李红民用5年时间就带领村民绿化荒山近万亩。这位被村民称为“愚公”的年轻人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村里的荒山变成“花果山”。

  “你看这核桃树,耐旱,树龄4年了,去年结出来的核桃皮薄如纸,核仁甘甜清脆,营养价值很高,附近市县的老板都来这儿抢购。这不,今年的订单都下来了……”4月6日,在襄城县紫云镇马涧沟村,该村村主任、襄城县果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红民一边拿着今年的核桃订单让记者看,一边开心地说。

  在紫云镇马涧沟村西荒山上,记者看到,一排排核桃树迎风挺立,三五成群的工人在成畦的核桃树前挖沟、填灌牲畜粪便等有机肥料。远处,一台大型钻井机正开足马力打井,挖掘机在山上开挖蓄水池。“为了提高荒山开发效率,提高果农抗风险能力,果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引进一批葡萄、杏树、梨树和枣树树苗,这些树苗抗风能力强,关键是耐旱,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移植到荒山上成活率高,收益快。”李红民指着远处栽植的树苗,向记者详细地介绍。

  马涧沟村村民方俊德指着大片果林说:“以前这山上坑坑洼洼的,种粮收入很少,如今山上栽的核桃、梨树、杏树都进入了丰产期,我们的日子将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也会更高。”

  “每当看到村外野草丛生、碎石遍地的荒山时,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既然村民信任我,推选我当村委会主任,那我就领着大家伙儿干个样儿看看,一定要让这荒山变成‘花果山’。”说起自己“开荒”的缘由,李红民略显激动。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2009年,李红民承包1000多亩荒山进行绿化,尝试栽种核桃树。他初尝甜头后,当年成立了襄城县果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组成几支专业护林队进行昼夜巡护,确保造林成效,核桃苗木成活率在98%以上。与此同时,李红民还申请注册成立了“襄城县豫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农户”的形式,将薄壳核桃园与村民进行利益联结,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星光大道”。

  “核桃浑身上下都是宝。今后,我们将建立核桃深加工项目,让核桃‘坐地升值’!”李红民向记者介绍。

  五年来,李红民在绿化荒山上累计投入20余万元,挖蓄水池27个,栽植优质薄皮核桃17万株、石榴6000多株、梨树1000多株、杏树700多株。望着葱绿的山坡,李红民信心满怀:“我们在山上栽种杂果林的同时,充分利用紫云山风景区的资源优势,开足马力实施采摘、观光、旅游一条龙生态建设项目,相信不久,这里的荒山一定会变成山清水秀的‘花果山’。”

  人物档案 李红民,42岁,土生土长的襄城县紫云镇马涧沟村人。先后在湖北及我省平顶山、焦作等地从事工程建设。2003年回家乡开办一家存栏量在2000头的生猪养殖场。2008年10月,经村民选举,推选其为村委会主任。随后自己出资,带领村“两委”成员及村民代表先后奔赴山西、陕西、新疆、山东等地参观学习荒山绿化项目,最终选择适合本地荒山生长的核桃树。2009年以来,他承包近万亩荒山,带领群众种植核桃、葡萄、杏树、梨树、大樱桃等经济林,既绿化了环境,又为村民带来了实惠。他说:“看着荒山变成山清水秀的‘花果山’,群众腰包也鼓起来了,自己的‘村官’价值也就实现了。”



附件: